一段时间以来,医疗科普短视频走红,越来越多医生通过镜头传播知识,帮助公众提升对身体健康的科学认识。这类视频往往提供简洁直观的健康信息,互动性、娱乐性强,符合现代人快速获取知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短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能够精准匹配用户健康需求,大大提升观看体验,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促进医患沟通。
医疗科普短视频的主要受众是对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有较高关注的群体,其内容既包括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信息、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有专家对医学原理的讲解,还有互动问答等个性化的健康建议,以及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健康产品带货。有数据显示,我国单条医疗科普短视频最高收看次数超过了5.8亿次,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流量带来巨大商机,个别打着“健康科普”旗号的短视频出现传播虚假信息的情况,科学性和准确性存在问题,部分视频账号内容陷入庸俗化。有内容创作者为了商业利益,夸大健康产品功效,影响了科普内容的可信度。还有个别创作者为迅速获得关注,采用过度戏剧化的表现手法甚至虚假摆拍。医疗科普短视频市场良莠不齐,普通人很难辨别其真实性、专业性、科学性,可能产生误导、耽误病情等不良后果。
究其原因,既有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也有算法驱动的引导,还有监管资源和手段的局限。一言以蔽之,这种以舍弃科学和专业为代价获取流量的做法,有违医学伦理,不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此,必须加强治理、“扶正祛邪”,多渠道推送权威医疗科普作品,同时坚决遏制虚假错误信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