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走心的“手写录取通知书”值得推崇

2024-07-18 07:02 来源:红网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近日里最想收到的“快递”,莫过于录取通知书了。而作为给陕西师范大学5200余名新生的第一份“见面礼”,7月15日,陕师大的退休老教授们又开始挥毫提笔,为2024年新录取的新生们手写录取通知书。该校这一传统已坚持了18年,被誉为高校最走心的录取通知书。(7月15日 央视新闻)

  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历史已经很久。但传统的录取通知书虽简单明了,却缺乏创意和个性,难以彰显学校特色。后来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增加学校的景观图片,展示了校园的美丽,但仍给人一种单调之感。随着智能科技发展,许多高校打破传统,用心用情、花样百出,使不少独具本校特色的录取通知书不断“上新”:高性能钛合金材质的“金”钥匙、盲盒版校徽纪念章、薄如蝉翼的“5G钢”纸制的录取通知书、精美的“银杏硅叶芯片”、打破国外垄断研发的国产芳纶纸……这些充满创意的录取通知书,都蕴含对考生多年寒窗苦读的肯定,还饱含学校的期许与祝愿,值得肯定。

  不过,凡事均应有度。录取通知书的本意就是通知考生已被录取,录取通知书是新生入学报到的凭证。投入精力和财力,在录取通知书的设计制作中别出心裁,固然蕴含对新生的关爱,但也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经济开销;且如竞相效仿,“卷”出连锁效应,会引发攀比,助长奢侈、浮躁之风。倘一件通知书加上邮寄费用动辄数十甚至数百元,开支数额之庞大可想而知。高校一分一厘的经费支出,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若录取通知书制作成本过高,不仅会挤占高校的科研经费开支,也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盲目拼颜值、拼奢华,乱“卷”录取通知书的倾向,亟需警惕和纠偏。

  在充满希望的大学“录取季”,通过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创意,赋予录取通知书以更多元、更丰富的涵义,展示大学风骨,传承校训理念,寄予美好祝愿,激励追梦理想,启迪、教化作用值得期待。陕西师范大学坚持18年,由老教授们用毛笔手书新生录取通知书。柔韧的宣纸配以老教授们布局齐整、结字严谨、点画精劲的小楷书写,每一笔都独一无二,蕴含着对即将踏入校门的学子们的深情祝福与殷切期盼,展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印记,既满溢文化韵味、充满人文内涵,更具古朴而真挚的深远意义,简朴又走心,很值得推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期待传递翰墨书香的手写录取通知书能更多、更丰富一些,从而在凸显高等教育厚重文化底蕴的同时,践行节俭朴素理念,更好精于“传道授业解惑”,让大学新生们从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始,就收获精神滋养、感悟家国情怀、校正人生航向、汲取奋进力量,从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简朴走心的“手写录取通知书”值得推崇

2024年07月18日 07:02   来源:红网   周荣光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近日里最想收到的“快递”,莫过于录取通知书了。而作为给陕西师范大学5200余名新生的第一份“见面礼”,7月15日,陕师大的退休老教授们又开始挥毫提笔,为2024年新录取的新生们手写录取通知书。该校这一传统已坚持了18年,被誉为高校最走心的录取通知书。(7月15日 央视新闻)

  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历史已经很久。但传统的录取通知书虽简单明了,却缺乏创意和个性,难以彰显学校特色。后来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增加学校的景观图片,展示了校园的美丽,但仍给人一种单调之感。随着智能科技发展,许多高校打破传统,用心用情、花样百出,使不少独具本校特色的录取通知书不断“上新”:高性能钛合金材质的“金”钥匙、盲盒版校徽纪念章、薄如蝉翼的“5G钢”纸制的录取通知书、精美的“银杏硅叶芯片”、打破国外垄断研发的国产芳纶纸……这些充满创意的录取通知书,都蕴含对考生多年寒窗苦读的肯定,还饱含学校的期许与祝愿,值得肯定。

  不过,凡事均应有度。录取通知书的本意就是通知考生已被录取,录取通知书是新生入学报到的凭证。投入精力和财力,在录取通知书的设计制作中别出心裁,固然蕴含对新生的关爱,但也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经济开销;且如竞相效仿,“卷”出连锁效应,会引发攀比,助长奢侈、浮躁之风。倘一件通知书加上邮寄费用动辄数十甚至数百元,开支数额之庞大可想而知。高校一分一厘的经费支出,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若录取通知书制作成本过高,不仅会挤占高校的科研经费开支,也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盲目拼颜值、拼奢华,乱“卷”录取通知书的倾向,亟需警惕和纠偏。

  在充满希望的大学“录取季”,通过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创意,赋予录取通知书以更多元、更丰富的涵义,展示大学风骨,传承校训理念,寄予美好祝愿,激励追梦理想,启迪、教化作用值得期待。陕西师范大学坚持18年,由老教授们用毛笔手书新生录取通知书。柔韧的宣纸配以老教授们布局齐整、结字严谨、点画精劲的小楷书写,每一笔都独一无二,蕴含着对即将踏入校门的学子们的深情祝福与殷切期盼,展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印记,既满溢文化韵味、充满人文内涵,更具古朴而真挚的深远意义,简朴又走心,很值得推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期待传递翰墨书香的手写录取通知书能更多、更丰富一些,从而在凸显高等教育厚重文化底蕴的同时,践行节俭朴素理念,更好精于“传道授业解惑”,让大学新生们从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始,就收获精神滋养、感悟家国情怀、校正人生航向、汲取奋进力量,从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