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具体建议、不灌鸡汤,通过聊天帮你找到内心的声音、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制定目标与执行计划……据6月15日中新社报道,近年来,“人生教练”在社交媒体上悄然走红。
“人生教练”作为一种职业,兴起于欧美国家,国际教练联合会将其定义为“在一个发人深省的创造性过程中与客户合作,激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专业潜力。”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月,此类教练全球认证人数已突破5万人,虽然在中国大陆的人数不足2000人,但已经有一大批人“在来的路上”——某社交平台有超过18万篇相关笔记,有消费者记录体验,也有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展示自己的新赛道。
“人生教练”的需求为何快速增长?职场人为什么要付费请“人生教练”?这是一个新动向。职场人或为认识真实的自己,或要看到自己的潜力,更多的则是关注内在成长。当下,我们正处在从经济高速增长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期,不少行业都会面临新的挑战,个体的职业发展以及人际关系困惑也随之产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个体试图审视和挖掘自己的更多价值,于是人生导师、人生教练等角色和职业就有了发展机会。这是一种现实诉求,也折射出当下诸如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等服务或精神救助渠道的不足,花钱请“人生教练”也就成了一种有限的选择。
必须看到,目前,国内没有“人生教练”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大部分教练都会通过国际教练联合会的认证获取全球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的教练是否适合国情?服务与收费是否等值?能否为职场人指点迷津?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