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提升乡村发展和治理水平,任务多,难点也不会少。答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富农强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过去一年,我们扎实推进“三农”各项工作,克服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的势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继续作出部署。
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是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吉林梨树县凤凰山,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智能免耕播种机等装备已广泛应用在黑土地上,完成了从“会种地”到“智慧种地”的转变。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研究院,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搭载激光雷达、高光谱相机、深度相机等十余种监测仪器,为育种材料进行“全身体检”。在四川成都天府现代种业园,科研院所、创新团队、高能级企业等各界力量共同开展育种联合攻关,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其实,科技应用助力农业创新升级,只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藏粮于技”的鲜活实践,正在我们这片广袤大地上发生着。
建设农业强国,不仅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还要一体推进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近年来,随着乡村全面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各地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要抓手,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等任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乡村振兴不停步,抓好“三农”不放松
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