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非兴趣入学的状况。年轻人就业脱实向虚,对技术的追求缺乏热情,不愿进工厂。”全国政协委员邵驰表示,技能型人才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建议加快推进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破解“年轻人不愿进工厂”难题。
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并非一个新话题。这两年,各界多有关注、频频议论。其原因,已被“摸”得很清楚。比如,“进厂打工”不少岗位薪资待遇偏低,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工作内容相对枯燥,等等。近年来,年轻人的择业观念发生了不小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兴趣、工作环境等。在一些人眼里,工厂就是辛苦、劳累的代名词,远不如送外卖、直播带货来得舒服自在。社会层面的有色眼镜、刻板印象,成了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的重要“推手”。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总量为6191.7万人,而人才需求缺口多达近3000万人。可以说,年轻人愿不愿意进工厂,不只关乎企业的发展,更关乎制造业的未来。那如何让年轻人与工厂“双向奔赴”?
要让工厂更“香”。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直接改变着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环境。仅以广东为例,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广东正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对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孵化,意味着“工厂”早已不是过去的概念,它们更高端、更智能,正用自身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