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市场的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出境旅游市场的复苏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随着更多出入境便利化政策措施的出台,供给端得到逐步改善,消费信心逐步增强,今年我国出境游市场将加速恢复,旅游消费的多元化趋势也将更加凸显。
今年过年,“最长春节假期”让大众满怀期待。那么,“最长春节假期”里该怎么玩?想必不少人已经有了计划——有的准备观看文艺演出,有的选择“逛吃逛吃”,还有的则计划体验远距离出境旅游。
“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从去年我国公民赴全球主要旅游目的地团队游业务逐步放开,到前不久我国和新加坡、泰国相继签署互免签证协定等利好消息发布,出境游关注度应声高涨。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让中国游客拥有了更多“远游”选择。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出境游市场之一,我国逐步放宽国际往来政策,不仅有利于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还将促进全球旅游市场回暖,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而且,越来越多国人走出国门,既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体现,也有利于展示国家发展活力和大国形象,更加强了我国与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不过,从去年全年的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冲击仍然存在,出境游产业链、供应链仍处于修复期。而部分国家和地区安全、环境问题等事件频出,也给出境游市场复苏带来众多不确定性。此外,国际航班运力仍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这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成本依然较高,价格不够亲民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出境游需求的充分释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让旅游有更多文化味道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