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统一

2023年12月26日 08:30   来源:深圳特区报   黄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新型工业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这一重要指示不仅突出了新型工业化在现代化进程的战略定位和重要意义,也为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了方向。

  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正确认识工业化之于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力量作用,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精准抓住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以科学取向形成创新实践自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把握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作为现代化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动力,对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没有工业化也就无现代化可言,工业化是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

  我国新型工业化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建立起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市场规模、创新动能、配套能力、产业体系等获得重大进展,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优势。以制造业“家当”深厚的广东为例,工业规模约占全国八分之一,31个制造业大类全面发展,其中15个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在广东省委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和制造强省的总体部署下,着重加快建设广东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化生产动能、实现质量变革,厚积薄发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打造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构筑坚强物质技术基础。

  加强新型工业化的深层认知

  新型工业化之“新”本质上是工业化在流动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中展现出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中国特色的内核特质,是具有“世界时代特质”和“中国国情特质”的工业化。只有加强新型工业化的深层认知,准确抓住新型工业化较之于传统工业化的差异性和超越性,才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掌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增长点和突破点,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型工业化的本质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实践,既要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前提下看到人力资源优势的战略基点,创造条件促使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我国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能够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要求的潜力;也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上深刻理解发展的价值旨归,从人民的诉求上把握新型工业化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要求和客观需要。

  高质量发展是新型工业化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的主线。新时代工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与传统经济依靠简单生产要素投入、以粗放型生产赶超式地追求经济增长不同,新型工业化不仅重视以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经济效益,更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同时,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新型工业化必须着眼于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工业化发展中的“大”与“强”、“快”与“好”、“质”与“量”等关系。

  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驱动变革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逐渐形成的,涉及领域新、科技含量高、绿色化程度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根本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能级跃迁,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科技创新突出表现为以数字技术重塑新一轮工业的研发和制造,重组产业链形态,推动工业化体系实现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只有从根本上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一内生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才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

  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党的二十大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强调深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落脚到实体经济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必须推进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高端趋向和规模效应,牢牢掌握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主导权;必须推进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在协同融合中形成叠加效应、联动发展,以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

  在守正创新中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守正是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创新则是要勇于探索、开辟新境。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必然要求从体制机制、人才支撑和社会环境等多维度全方位提供保障力量。

  发挥创新体制机制导向作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制度保障。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推动科技创新、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作用,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完善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要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完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确保新型工业化的良好生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创新科技人才支撑新型工业化。只有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才能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中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力量,要深入认识我国劳动力结构的层次性特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把握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矛盾中实现优势转化;要在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引导劳动力结构转型,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要引导和鼓励人才发挥创新精神和历史主动精神,敢为人先、宽容试错,构筑支撑新型工业化的人才力量。

  夯实市场主体基础,打造良好产业生态环境。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对于激活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优化经济布局、完善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下转B4版)

  (紧接B1版)

  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培育不同层次的优质市场主体,壮大领军企业主体,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成长,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只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背景和整体结构坐标中来把握新型工业化,才能守好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内在相统一的本和源、根和魂,在遵循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本质要求和重要原则的基础上确保正确发展方向,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中找准发力点,识变应变中创新求变,走出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未来。

  (作者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基地研究员)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22JDSZK148)、暨南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课题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统一

2023-12-26 08:30 来源:深圳特区报 黄漫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