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红零食切莫伪装“高学历”

2023年12月22日 06: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如今,不少电商平台的“网红零食”打着“农科院研发”“某研究所联合研制”等标签售卖,许多社交平台博主也以此为卖点对这类产品进行营销,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但是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零食生产商并未与高校合作,涉及虚假宣传,且食品安全和质量难以保证。

  网红零食蹭“高学历”,实际上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日益关注健康、养生等因素。再加上知名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在相关领域的权威性,网红零食借助“高学历”为自己打上高品质、更健康等标签,迎合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获得更高销量。但“高学历”也意味着高成本,因此,才有部分商家无中生有,虚假宣传,徒有“高学历”之名。

  网红零食假装“高学历”的做法,不仅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原则,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扰乱市场秩序,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从长远看,对商家和行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商家自身名誉在虚假宣传中受损。一旦骗局被拆穿,或者产品没有其宣传的效果,商家口碑必将受到“反噬”。同时,此类行为也损害了院校、科研机构的权威性,使真正付出心血研发的“高学历”产品跟着背锅。

  市场当然欢迎真正的“高学历”零食,其对消费者、商家和科研院所都是好事:消费者买到健康安全的食品、商家赢得口碑与销量、高校获得名声与收益。因此,商家应将注意力放在提升产品品质上,少走“捷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于此类产品真实性的核验,加大打假力度;高校及科研机构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对于“蹭学历”商品,要及时打假,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声誉。(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正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网红零食切莫伪装“高学历”

2023-12-22 06: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如今,不少电商平台的“网红零食”打着“农科院研发”“某研究所联合研制”等标签售卖,许多社交平台博主也以此为卖点对这类产品进行营销,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但是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零食生产商并未与高校合作,涉及虚假宣传,且食品安全和质量难以保证。

  网红零食蹭“高学历”,实际上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日益关注健康、养生等因素。再加上知名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在相关领域的权威性,网红零食借助“高学历”为自己打上高品质、更健康等标签,迎合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获得更高销量。但“高学历”也意味着高成本,因此,才有部分商家无中生有,虚假宣传,徒有“高学历”之名。

  网红零食假装“高学历”的做法,不仅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原则,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扰乱市场秩序,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从长远看,对商家和行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商家自身名誉在虚假宣传中受损。一旦骗局被拆穿,或者产品没有其宣传的效果,商家口碑必将受到“反噬”。同时,此类行为也损害了院校、科研机构的权威性,使真正付出心血研发的“高学历”产品跟着背锅。

  市场当然欢迎真正的“高学历”零食,其对消费者、商家和科研院所都是好事:消费者买到健康安全的食品、商家赢得口碑与销量、高校获得名声与收益。因此,商家应将注意力放在提升产品品质上,少走“捷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于此类产品真实性的核验,加大打假力度;高校及科研机构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对于“蹭学历”商品,要及时打假,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声誉。(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正宇)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