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了一个会员、又充一个会员、再充一个会员,可能仍然无法看到想看的所有影视内容?近期有记者发现,现在的智能电视机大多内嵌了多套不兼容的会员体系,让消费者陷入“套娃式充会员”的陷阱。(1月5日成都商报)
随着互联网端的打通,智能电视在承载传统功能的同时,影视资源的数量、品类空前丰富。然而,电视内置的会员体系却分得很细,各个软件端会员互不打通,有些会员手机端和电视端还要分开购买,二者价格差距甚至接近一倍。这也意味着,消费者想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不得不下载多款App、充值多个VIP,这已然成为不少人的“同款”烦恼,类似满含套路的操作在社交媒体上屡见质疑之声。
“一充再充”的会员机制,俨如俄罗斯套娃,一层套着一层,备受诟病也在意料之中,为何相关厂商依然如故?据业内人士透露,一方面是因电视机厂商无力打通所有视频App,只能将这些平台杂糅到一台电视机中,另一方面则由于预装App、开机广告、第三方会员抽成都是智能电视机生产厂商收入来源的一部分,其中会员抽成还“占大头”。当前,尚无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电视会员业务予以规范,会员业务成为电视机厂商的一项盈利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不僭越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盈利创收无可厚非。但也应看到,国家发改委和广电总局已明确提出了要遵循服务成本与社会承受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套娃式会员”本质上是反复收费的“客厅营销”,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观感体验,也超出了一般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网络视听资源再丰富,倘若对消费者缺乏基本的尊重,不把力气着重放在改善内容环境、提升用户体验上,只是盯着消费者的钱包,变着法子敛财,显然是短视行为。在影视消费文化越来越成熟、大量免费和价廉质优的影视资源层出不穷的当下,甘愿当“冤大头”的消费者将越来越少,例如一些年轻人对会员价格非常敏感,可能会转向手机或平板电脑端,观看价格更低的相同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保持整体营收规模,增加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电视机厂商无疑需摒弃“重重套路”,重新思考定价策略,做好产业平衡,另辟更合理的“创收”渠道。基于电视机内存在不同体系的会员,已有厂商在试图打造聚合型平台,涵盖多个平台的视听内容,以价格公道、资源集约的产品回馈消费者,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消协组织和行业协会也不能仅仅呼唤“诚意”,该“亮剑”时必须“亮剑”,积极推动电视付费会员相关标准出台。
说到底,内置收费规则该不该改革,付费影视产业朝哪个方向发展,舆论已不厌其烦地提醒相关厂商:应杜绝唯利是图和霸王条款,充分考量消费者体验和意见,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继续漠视用户意见,低估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决心,只会被市场所抛弃。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