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2022年10月24日 08:23   来源:南方日报   陈位志 袁玉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继续统筹推进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才能在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中站稳脚跟,实现发展和安全同步共进,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治国理政的全新境界。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党和国家致力于构建大安全格局,领导全国人民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新征程上,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冲击,我国面临的内外安全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为此,继续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进程更加迫切和重要。要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要充分发挥党统领国家安全工作全局、协调各方资源力量的重要作用,形成一核多元的国家安全工作格局;要加强法规建设,完善国家安全工作机制,提升国家安全规范化水平;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总之,要居安思危,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动员全党全社会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社会稳定有序

  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手抓保安全、护稳定,一手抓打基础、谋长远,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问题发生,中国社会步入良性发展和稳定运行的轨道,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社会风险多发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存在。因此,必须把握社会发展新变化,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以基层社会治理为重点,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为抓手,推进城乡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创新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类社会风险,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组织实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推动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建设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努力建设高质量民生保障体系,解决各种民生短板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回应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陈位志: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袁玉玲: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过程研究”(20&ZD05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2022-10-24 08:23 来源:南方日报 陈位志 袁玉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