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旧衣回收”,把爱心变成了“买卖”

2022年03月16日 13:01   来源:东方网   杨朝清

  记者调查发现,在城市小区里随处都可见的旧衣回收箱,打着“慈善”“公益”名号背后,有不少倒卖旧衣的“私人贩子”。在电商平台上,不需要提供任何公开募捐资格证明,400多元就可以定制一台旧衣回收箱,箱体上的文字可以随意印,有商家甚至建议印上“慈善总会”来吸引市民捐赠。(3月15日 澎湃新闻)

  在物质匮乏时代,不少人都会将家里的旧衣馈赠给经济较为困难的亲戚、朋友;旧衣成为一种社会联结的纽带,促进了城乡之间、熟人之间的人情往来和社会互动,不少人都有“捡旧”的经历。然而,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旧衣循环利用的使用价值下降。在理想的图景里,“旧衣回收”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能传递爱心,是一件多赢的好事。

  “旧衣回收”离不开公众参与,需要爱与善的力量。在人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钻空子”;他们编织各种虚假的符号来忽悠和欺骗热心市民,将旧衣回收当成一个利益变现的“生财之道”。成本低、收益高,“旧衣回收”成为一种财富捷径,让少数人轻轻松松挣大钱、挣快钱。

  这个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千差万别;面对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追求。面对“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热心市民拥有换位思考、体谅成全弱势群体的共同体意识,愿意用“柔软的力量”给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们带去善意和温暖;与此同时,少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看到“商机”,通过移花接木、暗度陈仓来攫取不法收益。

  打着“慈善旧衣回收”的旗号,却干着倒卖爱心物资的勾当,这样的“聪明人”,显然会切割社会信任。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有助于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如果人与人之间的每一次合作,都需要不断的打量和试探,社会如何维系,文明又如何延展? “慈善旧衣回收”沦为生意,显然对爱心资源涸泽而渔;被蒙蔽和欺骗带给公众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也是精神上的痛苦与伤害,损伤了爱心人士的权利与尊严。

  正如有网友评论的那样,“爱心成了买卖,人心就会变成仙人掌;当人人都是仙人掌,就不要怪这个社会冷漠无情甚至弱肉强食”。说到底,切割社会信任的失范行为越多,人心就会变得生硬冰冷;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一些人宁可从一开始就断定所有的美好不过是一种虚妄的努力,他们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他们热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慈善旧衣回收”在让少数人荷包鼓鼓的时候,对公益慈善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和利用;这样的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显然需要进行规训与惩罚。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如此“旧衣回收”,把爱心变成了“买卖”

2022-03-16 13:01 来源:东方网 杨朝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