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助力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受益群体平等便捷地获取、使用互联网应用信息。其中规定,在移动应用中,应可对文字大小进行调整,段落内文字的行距至少为1.3倍,且段落间距至少比行距大1.3倍,同时兼顾移动应用适用场景和显示效果。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化时代,不让老年人“被智能所困”,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就是满足老年群众需求的大事。
年轻一代是“在线一代”,在线打车、挂号、点餐、订票、支付、娱乐、社交等已然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日常,“一机在手,天下我走”庶几实现。但是,全速前进的数字化进程所带来的红利,似乎是年轻一代的“专利”,大多数老年用户则因接触智能产品时间较短、智能操作技能有限、众多互联网应用较复杂等原因,而被隔在了智慧生活墙外。“数字鸿沟”的存在,对老年用户既不友好,也不公平。
老年用户被边缘化情况,从一组数字中足以管窥。先看用户规模,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以每年超过1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2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或将突破3亿;再看触网率,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11.2%。高增速、高用户基数、低触网率的基本特征,彰显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聚焦重点,分清主次。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对互联网应用的要求有所不同,年轻用户偏重于出行、娱乐、社交等,老年用户对养老、就医、文体等服务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中,要聚焦重点,分清主次,着眼于与老年人日常生活相关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避免平均用力。比如就医服务,在网上挂号预约就诊、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日常健康管理等方面,现在的一些App对老年人的友好程度还有待提高。再比如老年人智能产品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产品不够丰富、功能不太完善、界面不够友好等问题,有待补齐这块短板。
信息安全,重于泰山。一方面,网络骗局五花八门,骗人伎俩层出不穷,对网络套路不熟悉的老年人,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人群;另一方面,老年人更容易相信别人,又大多不和子女同住,遇到网络诈骗时容易中招。保护好老年用户的个人信息,筑起老年人智慧生活的第一道防护栏,显得至关重要。互联网应用程序在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用户进行个人信息处理时,除了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之外,还应该多加几道“锁”,予以重点保护。
多措并举,提升素养。网络素养是一种适应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对于老年用户来说,网络素养既包括了使用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上网获取正确的信息和优质的服务,包含了信息辨别能力——有效辨别虚假信息,筑起防范中招的“防火墙”,同时也包括了合理用网,防止老年人因受互联网精彩内容吸引而过度沉迷,健康受到损害,或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帮助老年人提高网络素养,需要建立起可靠的保障体系,包括政府、社区、家庭等系统,全力提供系统性支持。
每打开一扇窗口,就透进一片阳光。互联网适老化改造,打通老年人与智慧社会连接的梗阻,既是全面建设信息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老龄化、激活“银发经济”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