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了解互联网发展史的人,都应该记得本世纪之初那次互联网泡沫。沉浸在上世纪90年代个人计算机普及和互联网推广所展现的美好愿景中,以美国网景公司为代表的众多互联网企业受到资本极大追捧,在拉开互联网繁荣序幕的同时,也埋下了泡沫隐患,并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很快就被戳破,导致大量互联网公司倒闭。
尽管近年某些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也曾出现将“猪”吹上风口、转眼又跌落下来的惨痛案例,但回顾这段历史不是为了谈互联网泡沫经济的问题,而是让人联想到在当时看似由泡沫引发行业短暂衰退背后的新基建。在行业繁荣景象吸引大量资本的推动下,仅1995年-2000年5年间,美国的电信公司通过华尔街募集了超过1.6万亿美元的资金,共修建了8020万英里的光纤电缆,占到了当时全美总光纤电缆的76%。
以今天的概念来理解,这些大量的光纤基础设施,足以称得上是当时的“新基建”。虽然大量互联网公司的倒闭引发了短暂的行业衰退,但公认的是,受益于那些光纤新基建,宽带使用成本下降超90%,为互联网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和新兴公司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算是为后来发展埋下了生长的“种子”。这也就启示我们,无论是繁荣景象时代,还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眼于产业变革和技术应用需求方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际上就是为未来的发展投资。这也是从概念上理解新基建之“新”的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基建成为热词。人们注意到,近期,从中央召开的多次会议,到广东、上海、浙江等省市部署的重点项目中,以5G基站、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七大领域为代表的新基建被屡屡提及。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加快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一业带百业”,既助力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又带动创业就业,利当前惠长远。
倘若认为新基建是由疫情催生,主要是为了抵御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恐怕就太过短视。实际上,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就提出“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1月3日,国务院年度首次常务会议在部署促进制造业稳增长工作时,再次提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在这样的政策推动大背景之下,应该深刻理解到,疫情的发生更像是为新基建按下了“加速键”而不是“开始键”。从政策本源上说,新基建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密切相关,而不是单纯意义的“用投资带动就业、拉动增长”。
新基建概念火热,引发各方关注。结合各地的部署规划,有估算认为当前的新基建规模已经高达30多万亿元,使不少投资者看到了新机遇。不过,相比于投资者从新基建中寻找资本发展的商机,从未来的产业结构角度来审视新基建所蕴含的新机遇,重点要解决怎么投、怎么发展的问题。于前者,要避免政策利好下的一哄而上、盲目跟风建设,进而导致华而不实或新的产业过剩;于后者,必须抓住“一业带百业”这个关键,积极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围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做强做大相关产业,激发释放产业潜能,才能使新基建真正转化为新机遇。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