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织密织牢托底保障网

2020年03月17日 07: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必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把各项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处、落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浓浓的“获得感”中聚合起全民战“疫”的力量。

  民生有保障,人心才安定。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因疫情防控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落实包保联系人,加强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必要帮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受到较大影响,部分生产经营活动陷于停滞,部分群众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增多。尤其是湖北,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等群众生活物资供应的任务更为艰巨。做好生活物资供应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也关系着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成败。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疫情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农副产品出现区域性、阶段性供需失衡和价格波动。针对非常时期的新情况,必须精准施策,千方百计减少疫情对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疫情发生以来,各地也在全力做好民生这篇大文章。诸如监测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等举措,均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越是艰难之际,越要保障民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因疫情防控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更是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困难、经营困难和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检验着民生改善的成色。

  托底民生,织密织牢保障网。“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当前,战“疫”仍在继续,对困难群众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必须精准到位。比如,对有确诊患者特别是有亲人罹难的家庭要重点照顾,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群体,要加强走访探视和必要帮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定点定人,实行“一对一”的帮助。只有织密织牢保障网,才能让疫情中的特殊群体不再孤单。

  携手同心,共战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经济社会秩序正在逐步恢复。越是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越要关注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把各项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处、落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浓浓的“获得感”中聚合起全民战“疫”的力量。(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在疫情防控中书写“民生答卷”

     疫情防控,别忽略了那些特殊人群

     做好困难兜底保障 织密社会安全网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精准施策 织密织牢托底保障网

2020-03-17 07: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