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救命药硝酸甘油价格多少“合适”?

2019年06月05日 07:29   来源:人民网   蒋萌

  背景:媒体报道,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必备急救药——硝酸甘油,最近价格暴涨,从过去的100片16元,涨到如今15片25.7元,每片涨价近11倍。而且,一些药店还断货。相关厂家回应,涨价原因是换了新包装,过去是机器自动生产线,换新包装后生产线用不了,改成手工包装,生产效率受到影响。

  新京报发表罗志华的观点: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波更换药品包装的热潮。只要设计合理,更换包装未必就能带来药价上涨。拿硝酸甘油片来说,过去常用深色的大瓶包装。但硝酸甘油毕竟是急救药,在心绞痛发作时含服,平时则很少使用,这意味着,100片装的大瓶药开封后往往会造成很多浪费,但以往大瓶药仅售几元或十几元,很多患者未必在乎这种浪费。按理说,小包装能减少浪费,降低硝酸原料的社会总需求量,可以起到抑制药价的作用。可不得不说,更换包装已成为不少药品涨价的捷径。当一种药不便直接涨价时,随便更换包装或剂型,就拥有了涨价的正当理由。有些药品仅仅更换了剂型,还能享受到创新药的优惠政策,以至于很多药企对于更换包装乐此不疲,其正当性广受质疑。硝酸甘油片改为小包装后,由于包装成本上升,适度涨价完全可以理解。但要看到,包装可贵可便宜,控制包装成本,不借机不合理涨价,理应成为药企的自觉行动,也成为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硝酸甘油这类廉价好药若价格暴涨的重要因素是包装所致,那这难免给人留下待解之问:这卖的到底是药品,还是包装?

  小蒋随想: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某种药品价格过低,难免影响药企的生产积极性;倘若药价涨得太猛,又可能伤及患者权益。现在的问题是,适度合理的药价见仁见智,“尊重市场”异变为某些药企(包括原料药供应商)肆意涨价,甚至搞“断供式涨价”的挡箭牌。对此,患者除了吐槽和焦急,缺少其他选择,更谈不上博弈。面对这种状况,谁有能力并有责任站出来主持公道?显然,医药管理部门、市场监管机构义不容辞——只有它们才具有调查、监督、治理的权力。当然,管理要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在搞清各种合理与不合理的成本、是否存在蓄意垄断和炒作等基础之上,给出对策、做出决断,才禁得住社会各方面的推敲,有利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市场公平有序,破解“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上述工作也是对管理部门此前多次出台“药品降价令”后,廉价药消失或者换个“马甲”再高价上市的纠偏。话又说回来,什么才是“合理的药价”?较为理性的态度是,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患者买得起、药企有利润、医保可承受”应是评价的核心依据。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