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陪餐”并非吃顿饭那么简单

2019年02月22日 08: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谢仕亮

  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又到开学季,学生们在学校是否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牵动无数家长的心。

  日前,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新学期幼儿园、中小学、高校等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通知》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学校相关负责人每顿饭与学生一同用餐,及时发现和解决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校长陪餐”制,是学校实行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的方式之一。校长在食堂陪餐,不仅能亲身体验饭菜质量,在现场了解学生们对饭菜质量的真实评价,还能切身感受学生就餐的困难,抓准学校食堂改进的方向和难点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学校食堂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就餐环境。其实,推行“校长陪餐”制,并非北京的先例,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曾出台过相关规定,推行过类似的做法。“校长陪餐”并非吃顿饭那么简单,其背后的用意,显而易见——让校长“以身试餐”,倒逼学校高度重视食堂饭菜的质量与安全,保障学生吃上“安全餐”、“营养餐”。

  尽管如此,也有不少人对推行这项制度的现实可行性存疑,担心其成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沦为制度白条。一者,大多数校长都公务繁忙,社交应酬多,有些校长还坚持在教育一线,就算中小学校长们在主观上都心甘情愿执行“陪餐制”,考虑到校长职责上的事务繁多,他们在客观上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不折不扣地落实“陪餐制”?能吃好这顿饭吗?二则,食堂会不会给校长“开小灶”,或者让校长吃“特供餐”呢?另外,“校长陪餐”制度设计的初衷,虽是为了增加一道监督防护,但归根结底,这还是一种学校的内部监督,是自己人监督自己人,这种监督实际上还是偏软,因为学校食堂为学校创收,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是直接利益关系,难保不会对食堂饭菜的小问题睁只眼闭只眼。换句话说,仅保持在“不出事,不吃出问题”的低门槛监督,是吃不好这顿饭的。

  因此,学校食堂饭菜安全与质量不能完全寄托于“校长陪餐”,强化外部监管同样必不可少。比如探索实行让学生家长监管“校餐”制度,邀请学生家长或家委会成员代表进校陪餐,丰富监管形式。“家长陪餐”与“校长陪餐”双管齐下,让学生在食堂吃得更安全、健康。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