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家访”救三命的双重启示

2018年12月21日 12:03   来源:东方网   刘天放

  12月11日8时20分,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响滩小学二年级4班班主任李娜在教室查看学生到校情况。环视教室后,她发现学生小宏(化名)的座位是空的。李娜当即在家长微信群询问,但没有得到回复,其父母电话也停机了,尝试联系小宏的奶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四川平昌一小学生未上学,老师破门救回三条命。(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由于疏忽导致的一起煤气中毒事件。班主任李娜老师和校长一起赶往小宏家的同时,联系镇派出所请求支援,并向主管部门报告情况。由于他们及时赶到,救了小宏和他大姨婆、奶奶一家三口的命。煤气中毒最严重的奶奶,状况也稍微重一些,但也清醒过来了。学生没来上学,班主任老师认真负责,对每个孩子都做到了用心、精心、尽心,李娜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对这样的老师就该称赞。

  然而,这起煤气中毒事件又有双重启示。现已进入隆冬,一定要严防冬季用火安全。虽然该校校长周小波称,“我们一直强调冬季用火安全,常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家长‘烤火必开窗、关窗先灭火’。”不过,“当晚,小宏睡得早,也提醒了奶奶,但奶奶年龄大了,加之患了重感冒,就忘记把火炉端出去,导致煤气中毒。”这提醒人们,生命面前切莫疏忽,尤其是一些留守家庭,安全问题环环相扣,少了任何一个,后果都不可想象。

  事实上,像小宏家发生的煤气中毒还并非个案。近年,河南安阳、山东青岛等学校的学生家,都曾发生过类似事件。差不多都是看到学生没来上学,在请示后班主任老师直接赶到学生家,救出学生和家长。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及时赶到学生家的老师,对本班学生的家庭住址了如指掌,甚至以前进行过家访,由此才能及时赶到学生家里,也为煤气中毒的学生和家人赢得了抢救时间。

  每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人们总是对负责任的班主任老师交口称赞,甚至以“煤气中毒未上学,老师临时家访救一家三口”为标题加以赞美。而以最快速度赶到学生家,说明老师对学生的家庭状况很了解。从“家访”到“临时家访”,别看只有两个字之间的差别,可折射的恰恰是老师的责任心。没有平时的家访经验,不可能如此轻车熟路。

  说起家访,不少老师、家长、学生恐怕都认为“过时”,如今已没有必要再搞家访了。如今有了互联网,沟通如此方便,用文字、声音、视频怎么交流都行。其实,这是对家访的严重误解。互联网再方便实用,也不能代替面对面交流。遗憾的是,“家访”这一重要的教育方式逐渐淡化,可这不是现代人的居住环境或联系方式改变就可以淡化的理由。冷冰冰的电子交流,永远无法与面对面地交流更贴心。

  试想,如果李娜老师不知道学生住在哪儿,只凭登记的地址寻找,且在公安机关还没有来得及赶到,那么,小宏全家三口人岂不是有生命之忧?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网络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交流永远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机器仅是媒介而已。尽管现代通讯技术发达到无法想象的程度,家校沟通的方式也多元化了,但传统家访的情感交流功能是任何现代通信都无法取代的。

  可见,小宏家煤气中毒事件,至少有双重启示,一是要严防冬季取暖安全,二是被视为“传统”的家访并未过时。保障冬季取暖安全必须常抓不懈,而对于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孩子的衣食起居,兴趣爱好,征求意见和建议,加强情感联络,取得互信,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的家访来说,就该重新树立其价值。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