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糜烂腐朽的“女德班”,为何阴魂不散?

2018年12月10日 07:27   来源:红网   木卡达斯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这是温州传统文化促进会亲子夏令营上,反复为未成年人教导的婚姻四项基本原则,这些头上顶着本子,双手放在腹前,一本正经的听讲的学生大都是5到18岁未成年男女,尽管不理解一些“女德”宣扬的内容,但因为是老师教授的,也就欣欣然接受了。(12月9日大河网)

  实际上,在去年年底,辽宁省抚顺市某培训机构就因为宣扬“女德”思想而被关停,而这次卷土重来的“女德班”仍同原抚顺某培训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同的是,原抚顺某培训机构荼毒的是成年人,而这一次,男尊女卑的糜烂思想终究是向未成年人伸出了魔爪。阴魂不散的“女德班”屡遭停办,却仍能在各地逍遥,让人不免开始怀疑,仅仅停止办学就真的能够防止这种思想的蔓延吗?

  “女德班”能够得以成立和发展,首先是因为他们假借宣扬传统文化为幌子,从而得到有关部门的许可;其次是相关部门对于这类所谓的教育机构监管不严格,对于教授和传播的思想不加以过问,这就导致这些机构“挂羊头卖狗肉”,大肆向学员宣传封建糟粕思想;而真正帮助这些机构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往往是那些接受并支持这种陈腐思想的人们。

  “女德班”的目标群体往往是生活窘迫、文化程度较低,以及一些婚姻存在问题的女性,她们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些女性将痛苦化为麻木,接受因无德而不幸的思想,从而寻求慰藉。而那些婚姻或家庭存在问题的现代女性,常常为了孩子或者物质条件选择隐忍,更有一些女性对自我地位和价值的不认同,她们往往需要通过寻求思想上的寄托获得心灵上的安慰。

  而除了这些自愿上“女德班”的女性外,还有一些人是被家人要求而去接受洗脑。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平等愈发被人们所接受,女性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男性在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大,他们为了排解、转移所承受的压力,往往选择将女性视为臣服于自己的弱者,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这种男权思想的存在也是“女德班”得以盛行的社原因之一。

  “女德班”因市场需求而得以发展,但存在并不意味着它是合理的,唯男子为大的思想本身是对女性价值的不认可和贬低,尤其放在现代社会,女性早已可以通过自身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一席之位,男性也不再是维系家庭生存的唯一动力,因此,传播腐朽思想的“女德班”的存在是荒谬的,是历史的倒退,更是封建糟粕的垂死挣扎。

  相关部门仅仅做出停办学校、遣散人员的举措是远远不够的,“女德班”的存在在于封建思想的残存,要想真正让“女德”之糟粕不再死灰复燃,还需对这般陈腐思想进行清除,也让更多的男性和女性重新审视自我价值和地位,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和自我满足来自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可上,只有这样阴魂不散的女德班才会销声匿迹,平等和谐的道德风尚才能得以宣扬。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