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将野蛮生长的电商主播纳入监管

2018年11月23日 11:32   来源:南方网   戴先任

  四川果园里,店主现场采摘网红“果冻橙”,边吃边讲解,鲜嫩的汁水让人垂涎欲滴;广州著名的服装批发城,主播边逛店边试穿,6小时推销98种不同款式的女装;上海,博主在镜头前一边尝试不同的口红色号,一边讲解美容资讯,5个半小时售出2.3万单……在全国各地,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不难找到网络主播的身影。他们不再是讲段子唠家常,而是使出浑身解数推销商品,让你情不自禁点击下单。(11月22日《北京日报》)

  阿里巴巴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淘宝直播月活动用户同比增长100%。边看边买早在“电视购物”时代就已存在,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升级成了随时看随时买的移动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沉溺其中、难以自拔。有直播红人“一夜赚回杭州一套房”。有的网红主播年收入达到二千多万元。电商主播的走火,也引来更多商家的青睐。

  电商主播与作为“前辈”的电视购物“专家”相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销售方式上,他们更注重互动性,面对弹幕中的提问和需求都能迅速解答。但不少电商主播都是唯利是图,他们拿了商家的佣金,但不遗余力地替商家卖货,甚至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如消费者问衣服起不起球,她就说不起球,消费者问题胖子能不能穿,她则说弹性大没问题。但当衣服到手之后,消费者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电商主播叫卖的是食品与药品,更可怕的是这些商品很多还没有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一些电商主播通过直播平台发布证明制作过程安全的视频,来证明出售食品的安全性,但这并不能替代食品经营许可证。一些主播还引导消费者通过微信等形式私下交易,推销“尾货”等仿冒商品或“三无”自制食品。

  主播如果自身就是商家,他需要为虚假宣传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主播如果是代人宣传,他就是广告代言人,也需为此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电商主播,需要平台强化监管,加强对平台商家或主播的监管,加强对直播的巡查力度,提高准入门槛,建立健全相应的惩戒制度,对于销售三无商品、进行虚假宣传的商家,要予以及时叫停,并做出相应惩戒。相关监管部门也要督促平台履行监管责任,对于违法销售商品的商家与主播,要能依法予以惩治。对于消费者来说,也需要能够理性消费,不要被主播极具煽动性与蛊惑性的话语所蒙骗,同时在网购时也要多留一个心眼,要具备起码的维权意识,要通过正规电商平台交易,这样后期维权才有保障,也要及时保存相关维权依据。

  要让巧言令色的电商主播现出原形,要让欺骗消费者的电商主播受到惩戒,要将野蛮生长的电商主播纳入监管,这不是要将他们“一棍子打死”,而是要让他们赚的是良心钱、干净钱,而不再发“黑心财”,这样才能保护好消费者权益。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