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材料手”瘸了“下乡腿”

2018年09月25日 15:42   来源:千龙网   郑望友

  近年来,各地推出形式多样的“走基层”活动,深得群众的赞许和欢呼。之所以受到群众的拥护和喜欢,是因为党员干部能更加贴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能实实在在的体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帮民富,有利于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每个单位总有一部分人,在基层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是他们不愿“下乡”吗?是“下乡”无事可做吗?是单位没安排他们“下乡”吗?都不是,是因为他们在“赶材料”,在“5+2”“白+黑”状态下“赶材料”。

  平心而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根据行政级别配备的干部编制数呈现着“倒金字塔”,越往基层走,干部数越少,会写材料、愿写材料的人本来就“屈指可数”,凡事都要基层报材料,“材料手”们哪还有时间到基层呢?更为严重的是,没有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靠“拍脑袋”形成的材料有多少实用价值呢?再说,经常不下乡对“材料手”本人成长很不利,无基层阅历且不说,群众不喜欢“满意率”从何而来,其他同志都在下乡,就“材料手”搞特殊?

  笔者认为,让“材料手”也能常下乡,需要列入各地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用心用情加以解决。

  自上而下,转变文风。既要简化要求基层报材料的内容,又要减少要求基层报材料的数量。比如,基层可报可不报的材料,坚决不要求基层报;可一年一报的数据,无须让基层每月报情况。

  横向交流,轮岗锻炼。在单位内部建立定期轮岗机制,让干部在不同岗位上接受锻炼、增长才干,让每一位干部都成为“开口能说、提笔能写”的复合型人才,别让“材料手”成为“专业户”。

  总而言之,基层干部不下乡并非好事,需要自上而下转变文风到底,需要横向交流轮岗锻炼到位,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材料手”瘸了“下乡腿”。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