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片面理解成“唯年龄”,甚至认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就意味着加快提拔;一些优秀年轻干部认为进入组织关注的视野,就进了保险箱,就坐等提拔。(9月11日《人民日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年轻人走上舞台,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承担起更加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更多年轻干部被接受组织考验,成为主政一方的“头雁”也是未来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从这点讲,在考核干部的时候,将年龄作为一项指标并无不可,但如果简单把年龄“一刀切”,将干部年轻化片面理解为“唯年龄”却又不妥。
年轻是种资本。年轻干部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对社会的新技术、新理念多有了解,思维相对活跃,在岗位上有想法、有冲劲,敢于创新作为,更能体现出新时代干部身上的拼搏奋进,这是多数年轻干部均具备的优势。但是,年轻干部也同样具有一定劣势,生长在和平年代,对党的奋斗历史和优良传统缺乏深刻理解,理想信念缺乏刻骨铭心、感同身受的体验和升华,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还有所欠缺等,都是需要不断接受培育和锤炼的地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任何人可以不劳而获。年轻干部如果总是盯着自己的年龄优势,忽略了对自身不足的补缺,就会犯下盲目乐观的错误,做着“坐等提拔”的美梦,舍不得埋头苦干,不愿意扛重活、打硬仗,遇事就容易斤斤计较、患得患失,难有良性成长。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难免手足无措、慌乱无章法。
杜绝“坐等提拔”问题,方法很简单,就是打破“唯年龄”,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机制体制规范干部选拔,激活干部良性竞争环境。一方面,健全年轻干部培育机制,如,把年轻干部顶岗锻炼和参与基层事务的时长作为提拔“硬指标”,让年轻干部有应对复杂情况和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另一方面,健全年轻干部选拔机制,不简单以年龄划线,不搞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和“一刀切”等,取消绝对年龄“红线”,选用“弹性”年龄范围,让干部提拔有更多选择对象,更有益于干部担当作为、拼搏奋进。
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真正让“有为才有位”成为干部选拔的前置条件。把年轻干部选拔配备寓于干部日常管理、经常性工作之中。把功夫下在平时,重视从普通干部和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注重从干部工作作风和一贯表现上识别干部。这样才能选拔出敢担当、勇作为的新时代干部,彻底击碎个别年轻干部“坐等提拔”的美梦。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