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异地就医痛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8年08月28日 07: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赵强

  “我们要求各地在10月底以前,取消所有需要(异地)就医地的经办机构或者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证明或者盖章。”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做出如是表述。

  医家常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说如果气血畅通就不会疼痛,如果疼痛就说明气血穴位不通。这个道理用来比喻异地就医结算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虽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但也有相通之处。

  “往返奔波累、报销周期长。”这曾是很多患者在异地就医时普遍感受到的民生痛点,其原由则在于“不通则痛”。在以往,各地医保各自为政,不仅跨省结算行不通,就连省内异地结算也十分困难。信息不通畅,政策不统一,是造成异地就医频触民生痛点的问题关键所在。民生痛点就是改革的方向。在2016年3月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要求:“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如今,我国已经建成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联通了所有省级平台和所有统筹地区,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各类医保制度都纳入覆盖范围,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备案人数、直接结算人数、医保基金支付快速增加。随着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化,异地就医的“气血穴位”基本打通,异地就医“垫钱+跑腿”即将成为历史。

  但是,在一些地方的明查暗访中,仍不时有异地就医的民生痛感传递出来。例如,国务院第二十四督查组发现,贵州存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少、医保报销要求“奇葩证明”等问题。在一起典型案例中,患者因“资料不齐、证明缺乏”,反复跑了6趟,一直未能报销。通则不痛,痛点的存在说明,尽管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大通道已经建成,但仍有一些“堵点”亟待疏通。“取消所有需要(异地)就医地的经办机构或者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证明或者盖章”,对于患有“证明依赖症”的一些基层部门来说,就是釜底抽薪之举;加快定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更是对症下药,可以起到“补血生肌”之功效。民生无小事,在国务院督查组的关注下,在国家医保局的直接介入下,哪怕是很细微的“堵点”,都能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将便民利民的医保改革进行到底的意志和决心。

  实际上,很多民生领域的痛点问题,都类似异地就医,不通则痛,需要“通则不痛”的改革措施加以整治。只要勇于把民众的痛点变成改革的着力点,就能不断取得突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