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购的漂洋过海来的奢侈品牌,谁能想到竟是产自国内不见天日的地下作坊;包装像模像样,还有与正品同步、标明生产批次的喷码,谁能想到这些都是假冒的;售价200多元的名牌香水,谁又能想到其中灌装的竟是成本不足1元的假料。最近,苏州警方破获一起假冒伪劣化妆品案,撕开了微商代购化妆品以假乱真的“冰山一角”。伪劣产品到海外转个圈再回来,就身价大涨了。(8月7日《工人日报》)
所有的香水都是假的,所有的化妆品都是冒牌的,然而却能销售火爆。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虚假的化妆品和香水,都披着美丽的外衣。这件美丽的外衣就是“海外代购”。不法人员,将国内小作坊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邮寄到国外之后,再“海外代购”回来,这一去一回,就身价走高。当初1元钱买来的香水,200元一瓶还供不应求。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虚假的外来和尚”也会念经?其实,会念经的不是“虚假的外来和尚”,而是我们给“海外镀金”留下了滋生空间。那么,1元假香水们,究竟飘散出的是什么味儿?
其一,飘散出的是“监管无力”的味儿。不能不说的是,这些小作坊是十分隐蔽的,确实在查处的时候不容易发现。然而,当众多的小作坊在生产1元香水的时候,在生产假冒化妆品的时候,也让监管无力的问题呈现出来。如果不是监管不力,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小作坊,就不可能让小作坊如此兴风作浪。如何监管小作坊,监管部门需要深思。
其二,飘散出的是“代购乱象”。“海外网购”群体需要发布信息,而这些信息就是在一些正规平台上发布的。按照有关规定“海外代购”是需要严格管理的,不是所有的商品都能代购,也不是谁都能从事“海外代购”的。那么,这些从事非法活动的“海外代购”群体,究竟该属于谁来管理?是网购乱象养肥了“海外镀金”的1元假香水们。
其三,飘散出的是“崇洋媚外”。对于一些爱美的女士来说,她们都喜欢来自国外的化妆品。然而,却失去了基本的辨别能力,一味的崇洋媚外,给“海外镀金”的虚假商品留下了生存空间。我们真的到了需要反思消费理念的时候了,我们使用生活用品,到底是使用的“牌子”还是使用的“产品”?
“海外代购”原本是基于朋友、熟人间的信任而形成的一种小范围内的购物方式,如今已然发展成为一种社交电子商务新模式,这种情况之下,监管亟需跟上,不能留下盲区。我国的电子商务法草案目前还在审议中。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说,把微商纳入电子商务法规范范围,有利于遏制个人卖家通过朋友圈等社交渠道和平台销售假货,有利于追溯问题商品,惩处不法行为。但愿,制度填补漏洞的速度能再快些。
谁给了1元假香水“海外镀金”的机会?需要好好反思了。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