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给大学生合理增负”

2018年06月26日 07:20   来源:广州日报   张涨

  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一说法确实相当形象。常有中学老师告诉学生,“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就解放了”。很多人的大学记忆就是“吃饭睡觉打游戏”。在人生最宝贵的年华虚度光阴,真是最大的浪费。

  统计数据也证明我国大学毕业率高的特点。据厦门大学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全国820所高校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分别平均达到了97.75%和96.90%。而美国排在前50名的高校六年毕业率平均为89.7%,排在51至100名的高校六年毕业率平均只有56.2%。这意味着,在美国非顶尖名校中,有一半的学生6年也无法毕业。还有数据显示,德国大学毕业率在75%左右,英国则为86%。外国大学毕业率低,是因为外国的大学生不努力学习吗?并非如此,不然为啥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感叹“外国大学不好混”“留学太苦了”了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大学的毕业门槛有待提高。

  为大学生合理增负,这一思路值得肯定,但决不能一概而论。实事求是地说,相当一部分高校和专业的学业压力并不小,比如一些理工学科、医学等专业的学生笑称:“专业选不好,年年像高考”。可见,给谁增、怎么增、增多少,都要先调查研究才能做到“合理”增负。

  其次,不要一想到“增负”,就理解为把大学办成高三的“复刻版”。增负,不是单纯增加学生负担、回到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而是要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实质转变——加大课程的挑战性、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社会实践、学术研究、自主学习等方面提高要求。让大学生合格毕业后,既有就业竞争力,也有长远的内生动力。

  合理增负,一方面是学校要改变本科教育模式。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老师把关,都要从严出发。以往那种一学期不上课,最后疯狂复习两三天就能过关的现象,不应再在大学里出现了。反过来想,如果学生这样突击也能过关,要么是课程知识密度太低,要么是合格的标准太低,都需要反思改进。同时,高校要真正把培养本科生作为高校的第一要务。近年来,以武汉大学“院士课”为代表,名师大师给本科生上课广受赞誉、教学效果突出,充分说明了配强师资,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一种压力。

  合理增负,学生自己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荒废大学时光的恶果,也许一时半会不会显现,但必然会在今后的工作竞争中体现出来。有的学生认识到位了,不管学校有没有高标准严要求,自己都会主动加压:即便学同一门课,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却忙忙碌碌,有的人玩游戏到半夜,有的人查资料到半夜……也许在“宽进严出”尚未实现的当下,大家都拿到了毕业证,但毕业证的“含金量”却是天差地别。往往是那些会自主学习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成就更大。

  给大学生合理增负,有压力才有动力。“快乐的大学”不应变为懒散的快乐,而要通过引入适当的压力,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努力的快乐。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