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绝不是说不要发展,而是要以生态保护倒逼转型升级,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走进宜昌化工企业,深入调研如何破解“化工围江”问题;走访三峡移民村,详细了解环境改善带来的变迁;登上轮船、顺江而下,实地察看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情况……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长江经济带建设,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再次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语重心长的嘱托,为守护好母亲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
奔流不息的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统计显示,长江经济带以占全国约1/5的国土面积,贡献了2/5以上的全国经济总量。有人曾比喻,漫长的东部海岸线宛如一张蓄势待发的长弓,而长江就是那支划空而出的锐箭。长江经济带一直是我国的经济重心之一,长江沿线也一直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能否保护好、利用好这一“黄金水道”,决定着沿线群众的生活,也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未来。
然而,一段时间之内,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在长江沿线,产业“捡到篮子就是菜”,化工企业首尾相连,“烟囱森林”密布,违章建筑林立,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屡禁不止。湖南洞庭湖,由于污染严重,当地百姓一度“守着一湖水没水喝”;湖北武汉,化工土壤污染最深曾达到12米……母亲河深陷病痛,而粗放式发展也如劣币驱除良币,挤压着“高质量”的成长空间。
“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一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处理好“五个关系”,为长远计、为子孙谋,必须要着眼于永续发展,不断破旧立新、成人成我、点面结合,一茬接着一茬干。从立下规矩、划定红线,刹住无序开发,到壮士断腕、铁腕治江,关停污染企业、清理非法码头;从源头防控、协同发力,投入千亿元实施生态修复,到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把对领导干部的审计从“审钱”延伸到“审天”“审地”“审空气”……可以看到,近年来长江沿线各地区矫正发展理念、廓清发展思路,打响了生态攻坚战,让万里长江重现绿意奔涌的景象。
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要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绝不是说不要发展,而是要以生态保护倒逼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绝不是简单地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要“跳出环境看环境”,让绿色理念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高质量发展引领系统性变革。
因此,建设好长江经济带,既应在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上做减法,更须在改革创新、激发新动能上做加法。可喜的是,转型升级大潮已经起势。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助力四川攀登转型升级“智高点”;湘江沿岸,长沙“麓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齐头并进,助推湖南发展从“黑乎乎”变为“绿油油”;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组成的“新三驾马车”,拉动湖北加速打造发展新高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得益彰,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彼此促进,浩荡长江正涌动着强劲的脉搏。
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是今日中国的一个缩影。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放弃赚快钱、大开发的老路,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我们就能够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守护好共同的美丽家园。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