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支付宝个人年度账单和年度关键词刷爆朋友圈,但随后人们发现查看账单时默认勾选的《芝麻服务协议》。“满满的情怀被套路坑了”是用户普遍感受。对此,就用户体验而言,无疑要“果断差评”。而从法律和行业规范角度审视,当务之急该考虑如何防止企业靠默认勾选等小伎俩过度“索要”用户个人信息。
关于《芝麻服务协议》,人们讨论最多的两点是:默认勾选的字体太小,背景杂乱,太容易被忽略,感觉就像个“坑”;不接受协议也可以查看部分账单,为什么还要设置协议,这是不是芝麻信用在过度搜集信息,个人隐私受到了侵犯没有?在大多数用户心目中,《芝麻服务协议》对个人信息的搜集与使用,似乎已经超出了查看信用账单的合理需要。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是企业的价值源泉,但企业“索要”用户的个人数据,应当坚持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原则。近几年,政府、企业等各层面均加大了个人数据保护力度。企业要使用个人数据须得到用户授权的做法,已成为法律的基本要求,也被行业普遍遵循。与此同时,类似默认勾选的“小聪明”式告知签署,也在业内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会导致用户数据风险敞口扩大,权益受损。
在保护用户信息这个问题上,容不得半点含糊。把数据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是用户授权个人信息给企业的必然要求,任何企业都不应为追求利益,无视用户的数据安全。企业索要用户信息必须光明磊落,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在个人信息保护还比较粗放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下,行业龙头企业应该率先垂范,有更规范的标准、更清晰的指引,规范信息索取和使用。相关法律的适用上也应该更有针对性,对过度“索要”个人信息的行为加强约束。
(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