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现金贷”的小额、短期线上金融产品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无牌照滥放贷款、动辄500%的超高利率、暴力催收、泄露用户隐私等行业乱象不断爆出。现金贷到底是金融创新,还是披着马甲的线上高利贷“陷阱”?蕴含哪些风险?未来该如何监管?(10月29日新华网)
现金贷”曾被视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最后一块投资“宝地”。在互联网时代,“3秒完成借款”“凭身份证1分钟申请”……打开手机APP商店输入“现金贷”字样,各种平台诱人的宣传语扑面而来,即便是金额在500元至2000元,期限7天至30天,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此轻而易举的得到钱,这也无异于“雪中送碳”。
但现实状况是,现金贷乱象丛生中,蕴藏着诸多风险。部分不良“现金贷”平台借畸高的利率和逾期费攫取暴利,滥用个人信息等暴力催收手段层出不穷,债务人“多头借贷”现象普遍,甚至有的现金贷平台完全无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用户信息泄露严重。尤其是暴力催贷,不仅给当事人和其家庭带来骚扰,更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但另一方面,现金贷作为消费贷的一种,有一定市场基础。比如,据报道,目前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网民中,至少2.4亿人没有信用卡,他们全都是现金贷的潜在用户。这就意味着,“现金贷”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足的短板;但同时,对其存在的乱象也不容小觑,对其严格监管,让其规范化发展十分必要。
要“现金贷”不要“陷阱贷”,让现金贷运行在阳光下,强化监管是首位。据悉,针对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10月28日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施穿透式监管。又如专家建言,在监管上应突出信息披露、设定利率上限、禁止暴力催收等要点,同时也应严把准入门槛,对违规者依法严厉打击。
其二,用户的智商和财商同步提升更重要。比如,贷款时应认清平台的资质,规避“黑高利贷”陷阱;量力量财而行,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贷款平台,须制定好自己的还款计划,以免落入“借新还旧”怪圈;再者,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祛除恐惧,积极想办法通过法律渠道保护自己,而不应胆小怕事,或一忍了事。
再者,“现金贷”行业也应该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建立适当的行业规范,对贷款利率、多头借贷、滚动续贷等突出问题进行限制,让行业形象正派起来。对行业内存在的“陷阱贷”也须积极进行抵制,毕竟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更是为了维护行业的向好发展。惟其此,现金贷才不会被污名化,才能让消费者想贷就贷。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