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监管补位为房地产长效机制清障

2017年10月27日 11:08   来源:红网   陈庆贵

  26日两则消息引发我的关注:一则是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显示,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继续全部下降或持平,同比涨幅全部回落。调控政策带来一二线城市房价拐点首次全面出现。而我国房地产领域租售并举、共有产权、限售等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逐渐落地,更清晰的长效机制在加快制定(10月26日《经济参考报》)。

  另一则是:据多家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将于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联合检查。此次联合检查将重点查处“强制提供商品或服务并捆绑收费”“通过虚假价格承诺、虚假价格促销等手段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等违规行为。

  多年房地产调控“屡涨屡调屡调屡涨”的尴尬现实昭示我们,短期调控手段也好,长效制度机制亦罢,都离不开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制度环境保障。换言之,只有房地产市场运行秩序正常、经营者经营行为依法规范,长效机制才具备落地发力的前提。

  一个不争事实是,长期以来,与波涛汹涌的“丰满”房价相比,房地产市场秩序和经营者经营行为规范却十分“骨感”。单举违规收费说事,买房过程中打着各种名头向购房者或意向购房者收取的乱七八糟费用,在调控加码过程中非但未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大抵购房者在房产交易中都遭遇过,被开发商、中介、代理公司收取过定金、保证金、诚意金、认筹金、茶水费、电商费、团购费、居间服务费、信息咨询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以及被捆绑车位变相加价等巧取豪夺。比如某个楼盘,2016年10月销售一期,当时每平米均价2万元,至2017年10月,开发商宣布仍然2万元销售二期。乍看起来房价没涨,但人家开发商说了,第二期房子带装修,需要在购房时单独支付装修费每平米7000元。而事实上,装修成本只有每平米3000元,多出的4000元便是隐性房价上涨。还有开发商捆绑销售车位,每位要你几十万,抑或赤裸裸地通过中间人,向你索要每房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茶水费……诸如此类,实质都是巧立名目变相涨价。为因对整治上述乱象,一些地方不得不推出“一价清”政策,意在禁止开发商房价外乱收费。有业内人士透露,为何媒体上总说房价“稳定”“没涨”“下降”,买房人却感到房价只升不降,原因很简单:开发商通过各种名头收费,将价格分解了。可见,违规收费不仅让购房者不堪重负,而且可能传导失真房价信息误导调控决策。

  毋庸讳言,大凡一个地方楼市秩序混乱,开发商经营行为失范,必然对应这个地方相关监督部门监管缺位乏力。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告诉记者,此次检查是房地产调控中长效机制的一部分,此前实施“因城施策”的楼市调控后,房价涨势有所放缓,市场冷却下来。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和检查,而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督检查永远“在路上”。作如是观,这次两部委联手“亮剑”,相当于是对一些地方监管缺位的“补位”。

  两部委开展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联合检查,是在“房住不炒”精神指导下出台的,是十九大闭幕后的第一个住房监管政策,显示了监管部门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加强管控的积极导向和明确信号。“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注意到住建部明确表示,将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推进建立联合惩戒机制。我期待看到,这一次放狠话不是光说不练的“狼来了”,而是一剑封喉的“斩立决”。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