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广告”蹭热度 “共享经济”不是筐

2017年08月16日 07:06   来源:北京晚报   侯江

  共享经济是当下最热的经济形式。但是凡事一热,蹭热度的就来了。有一些公司,打着“共享”的旗号,其实就是在以某种物品为载体,替商家做广告以赚取费用。这些“流动广告”不仅有破坏市容市貌之嫌,而且,还给市民出行造成了困扰。

  听说过共享汽车、共享单车,也听说过共享充电器、共享篮球。前一段共享雨伞的出现,让一些“道德洁癖”者对于公众的公德意识大加挞伐,但最近大家也渐渐地明白了,人家说白了就是卖伞的。且不说押金比伞的成本要高出许多,光伞上的广告,也能让商家再大大地收入一笔。商家还“虚怀若谷”地声称:“我们就是要藏伞于民”、“伞被拿走是正常的”。伞被拿走了是不假,那伞上的广告,可是一得机会就会冒出来露脸一回。里外里,那些拿走共享雨伞的人,不仅等于花高价买了人家的伞,还自觉自愿地当上了人家的流动广告牌。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是知也。

  共享雨伞与共享无甚关系,这还是大家经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但如今,更离奇的“共享”物件儿出现了。据北京晨报报道,多条微博爆料在北京街头看到了“共享马扎”。长虹桥北公交站等地,旁边立着十来个马扎,上边写着“共享马扎”。马扎看起来与普通马扎无异,仅在布面印上一个巨大二维码,旁边有“共享马扎”字样。扫码后即进入一公司微信公众号,除“共享马扎”项目外,还有其他项目介绍和推广。据介绍,只需扫码便可使用马扎,并不需要注册和押金。据称,“共享马扎已经在北京各大人流聚集的地方实验性投放,解决人们最后十分钟休息等待问题”。

  可是这个“共享马扎”效果如何?首先,有人纳闷地问:“共享马扎,怎么共享,我不扫码就坐它不就是共享么!”而且马扎的做工也相当粗糙,可想而知成本几何。除了吸引人们去扫描一下二维码之外,继而就是不得不关注一个公众号,然后去关注此公众号里其他项目介绍和推广。所谓共享马扎,是借人们对于共享经济的关注,打着共享的旗号,行强推广告之实。说白了,就是你扫了我二维码,我就赚广告费,赚的钱,比一个马扎的批发价要高多了。

  胡乱放置马扎,实在是给市容市貌添乱。共享单车胡乱停放的后果已经充分显现,“共享马扎”直接就是乱上添乱。公交车站的空间本来就不宽裕,添了这些个阻碍物,让人怎么下脚?特别是,如果有老人因此绊倒,损失算谁的?

  新的经济形式,创新的消费理念,是消费者盼望且支持的。可是,如今就有一些商家,想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实现“一本万利”的目的,这真的是“趁火打劫”的新版注脚。不仅不能让共享经济日益规范、日益繁荣,反而是在不计后果地玩坏共享经济。奉劝那些想继续拿共享经济当个“筐”然后想大捞特捞的“创意者”们,想博公众一笑可以,但想用这么低端的方式赚钱,您不觉得除了尴尬,啥都得不到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