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则“两名中国游客在德国行纳粹礼被抓”的新闻广为流传,再次给国人敲响了警钟。一是在他国旅游或停留期间,一定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二是必须时刻牢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可以做、什么绝不可以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签证的便利化,中国游客出境旅游已经越来越方便了。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6203万,同比增长5%。中国游客大量涌入世界各国,在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在埃及神庙刻字、卢浮宫喷泉里洗脚等不文明行为也一次次挑战着民众的神经。
这些中国游客到底怎么了?究其原因,是对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缺乏最起码的认知和了解。根据驴妈妈旅游网的一项调查发现,今年上半年,在该平台的出境游客中,有71.2%的出境游客曾通过短信、微博、微信等渠道知晓外交部发布的“出境游安全与文明提醒”;62.3%的出境游客表示会事先了解目的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但相对的,仍有37.7%的出境游客在出发前没有“做功课”的习惯。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更何况是相隔千里万里的国家之间。实践多次证明,游客若违反了当地的法律法规及民风民俗,轻则受到当地人的白眼,严重的可能会受到当地法律的制裁。比如,新加坡政府对随地吐痰采用“阶梯式处罚”,不听劝告、连续吐痰的,可能会被监禁;在美国,不听从警察指令或与警察有肢体接触的,可能会被抓去坐牢。
从这个角度来说,出国前适当了解当地法律法规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旅行社也应承担起告知责任,出游前提醒游客注意当地的相关事项。比如,在出境跟团游中,通常领队和导游会事先通过微信等方式发送出游须知,在机场登机前会向全体团员再次讲解相关事项;自由行的游客,除出发前会收到出游须知外,旅行社在行前或行程中也应随时为游客提供电话和微信语音服务。
总之,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的一言一行不仅关系个人形象,更关乎国家形象。只有每个旅游参与者都去主动了解当地法律法规,自觉遵纪守法,才能让旅游更纯粹、更美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郑 彬)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