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做足功课才能降低跨国并购风险

2016年11月03日 08:4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的增加不能完全归咎于盲目。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数量增长,在当前阶段甚至可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将成为常态化现象。对中国企业来说,很有必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做好应该做的功课。比如,适当调整策略,未来更多推动民间资本走出去;加强中国企业内部的协调;主动加强事前调查,做好风险评估

  近日,美媒报道称,中国在国际并购市场创下正反两方面纪录。据全球数据处理公司迪罗基通报,今年前9个月,中国企业落实601笔交易,而去年同期仅有441笔;跨国并购金额达1739亿美元,比去年增长68%,市场占有率超过30%。这一系列数字说明,中国已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国外购买股本最大的国家。但与此同时,中国在并购市场上的未成功收购数额也居领先。今年1至9月,中国42笔未能成功的并购交易涉及金额358亿美元,也创下迪罗基统计史上年度同期纪录。

  面对这一新闻,国内偏负面的解读似乎多了一些,传递出近年来中国不少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过于盲目的声音。这一判断虽不算错,却不全面。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的增加不能完全归咎于盲目。在当前阶段,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数量的显著增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甚至可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成为跨国并购的常态化现象。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数量增长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来自东道国政府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企业的戒备心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企业实力增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呈现出战略资源控制、高端技术与品牌收购的特征,且涉及金额动辄几十亿美元甚至上百亿美元。强化对本土资源、技术、品牌的保护,维护东道国经济与国家安全,近年来已经成为阻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实施的主要借口。

  其实,虽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项目数创下新高,但失败比率并没有明显高出国际平均水平。必须看到,这一纪录是以中国企业创纪录的跨国并购活跃度为前提的。况且,考虑到中国企业尚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稍高的失败比率也很正常,完全没必要为此指责中国企业盲目走出去。

  当然,中国企业也很有必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做好应该做的功课。具体来说,可以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有效降低跨国并购被迫终止的风险。

  首先,基于欧美国家对中国国有资本的戒备更甚于民间资本的事实,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必要适当调整策略,未来更多推动民间资本走出去,应考虑引导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组成联合体推进跨国并购。当然,增加国有企业的透明度、深化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也有助于弱化国有企业跨国并购遭遇的政治阻力。

  其次,要加强中国企业内部的协调。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活动中存在相互之间不规范竞争的现象,不仅增加了跨国并购成本,还经常导致被并购方故意拖延、待价而沽。这一方面需要企业加强自律,另一方面,也需要行业协会与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发挥作用。

  再次,应主动加强事前调查,做好风险评估,不要为了并购而并购。并购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和改善企业长期绩效;并购事项应当风险可控,且不存在坚决反对并购推进的组织或政治力量。在这方面,政府应当积极作为,加快扶持跨国并购中介机构发展,或为并购事项进行政府层面的协调沟通,减少来自东道国政治力量反并购的阻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兴国)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