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高考“四十而不惑”(图)

2017年06月07日 07:43   来源:西安晚报   毛建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是一年高考到了。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四十年过去了。

  有人说,时代发展到了今天,高考早已不是阶层流动的唯一通道了,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了。这样的判断,自然也不错。时针总以自己的规律摆动着,趟进今天的河流,高考确实不是,也应该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但我们并不能据此否认高考的价值。公允地看,对于多数人来说,今天的高考,依然是改变命运的主流方式。这种主流方式的角色定位,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

  于人如此,于城亦是。舆论场一直有着一个说法,“农村为城市培养人才,小城市为大城市培养人才”,指向的是大量优秀青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通过高考离开了家乡,加入了异乡怀抱。诚然,许许多多人才离开了家乡,但乡愁也是一种生产力,那些离开家乡的人,何尝忘记过家乡?当他们有了能力时,又何尝没有想过回报家乡?而且,培养的人才也不全然出走,大量的人才还是留在家乡,建设着家乡。所以,即便对于一个地区来说,高考依然是改变命运的主流方式。

  一个有趣的现象,不仅“高考优胜者”,即便“高考失意者”,甚至一些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也在纷纷谈论着高考。对于有过高考经历的人来说,不论成败,高考都是人生最重要的经历之一;对于没有高考经历的人来说,这也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高考正是这样,有时改变了人们的命运,有时改变了人们对命运的看法。

  温故才能知新,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但愿高考能做到“四十而不惑”。高考“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不可能单兵突进,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需要具有系统思维。但不能因其重要,所以不敢改革。就当下而言,最大限度地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显得尤其重要。也只有这样的高考,才担得起人们的信任与期待。

  高考依然是改变命运的主流方式。我们应该庆幸,在我们身边有着高考,有这么多人在信任着高考。带着信任上路,高考会更好,未来也会更好。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