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拼的不仅是成绩更是心态

2017年06月07日 07:36   来源:红网   刘凤敏

  “2017年高考,孩子输不起,家长更输不起……”“北京知名教师领衔,多年高三毕业班成功教学经验……”高考前,各个辅导机构推出的高考冲刺辅导班再次被热捧。不惜重金再为孩子“托一把”,短短两个月为高考花掉10万、20万的家庭不在少数。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家庭的教育成本就像高考冲刺一样,在这个阶段也达到了“冲刺”巅峰,投入达到最大化。(6月6日《北京青年报》)

  高考,作为一种公平选才的手段,虽然走过了风风雨雨,但其价值与意义依然是“知识改变命运”。每年“高考季”,关于高考的话题从未减弱,虽然“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有所转变,但高考依然被人们视为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这也正是高考被重视的根本所在。这种重视在每年种类繁多的高考辅导班中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不仅有传统的大班教学、一对一辅导,还有全托管班、全日制班以及半托管班、模考班、考前点题叮咛讲座班等等,部分班型高考前三天都可报班。为了能够提分,多数家长都会不惜重金和耗费大量时间陪孩子参加辅导班,坚信教育是最好的投资,“只要孩子能提高一分,我们就愿意投入。”

  近年来,参加高考前的“一对一”冲刺辅导,已经成为备考前的一种新风尚,即使价格不菲也难挡人气。之所以课外辅导教学深受学生家长青睐,是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通过课外辅导为孩子提高分数,而“一对一”这样的课外教学恰恰是“私人订制”,可以教给学生各种解题的套路,而学校是普适化教学,做不到对每一位学生的认知先后、思考深度、思维习惯都一一关照。不过,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正如有的学生所说,“课外班过度注重结论和做题技巧,许多知识是碎片化的,没法在学校老师指导下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只会解见过的题。”这样的依赖,往往使学生丧失更宝贵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推理能力,最终不会带来好的学习效果。

  又是一年高考时,一种紧张感似乎弥漫在空气中,这种紧张感主要来自临考的学生及其家长,担心考不好,而考不好就不能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不可能有好工作、好生活。于是,有的家长不惜花重金让孩子高考前两天报名参加“高考模考班”,甚至有的家长竟然为考生烧香拜神明,请人看风水、做法事,购买高考专用内衣、鞋子和带有祈福标语的高考文具,其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在高考中考出一个好成绩,达到“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效果,而从历年的实际结果来看,大多也只是“花钱买个心安”而已。

  实际上,高考拼的不仅仅是成绩,更是心态。面对高考,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保持一份平常心,不妨多几分淡然。考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既要靠平时扎实的学习,也要靠良好的精神状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从容应对,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考试水平。高考固然重要,但并非是人生成功的唯一途径,学习成绩有好坏,工作能力有高低,纵然高考失利上不了大学,也可以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学得“一技之长”,也未必就不能施展抱负、成就理想人生。

  当然,我们不否认高考仍是当下寒门学子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大选择和希望,也是促进社会阶层有序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其背后也饱含了民众对于教育公平的期待。正是为了满足这种期待,新一轮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无不是从根本上在努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弊端,减缓社会、学校、家庭带给学生的高考压力,实现从关注“学习成绩”向关注“学生成长”的华丽转身。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