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弘扬丝路精神 共筑世纪工程

2017年05月15日 07:3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美好的时节,孕育新的希望;合作的盛会,激荡奋进力量。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

  “我期待着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溯历史之源流,揭示丝路精神的丰富内涵;观时代之变迁,阐述“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望人类之未来,就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阐明中国主张、提出中国方案,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一带一路”、怎样建设好“一带一路”等重大问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澎湃动力。

  “桑田未闻改,日月曾几昏。”两千年岁月如歌,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搏击惊涛骇浪,开辟了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书写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壮丽诗篇;沿线国家通商易货、交流知识,文明成果烛照古今;陆上海上商旅不绝,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共享中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激荡人心的历史,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带来深刻启示:无论相隔多远,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依然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继续向前;同时,人类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严峻挑战。把握发展大势,破解时代课题,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万事开头难,“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只有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才能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铭记“和时兴、战时衰”的历史法则,携手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用好发展这把总钥匙,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着力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向创新要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一系列务实举措彰显中国的诚意与担当,预示着“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一点一滴抓出成果,就一定能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