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相较于2016年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和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目标,今年的钢铁去产能略有增加,煤炭则下降了1亿吨。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煤炭去产能指标大幅下调,是否意味着去产能的难度加大了,困难增多了,工作的力度也要下降了呢?显然不是,笔者的观点是,在经历了去年一年的大力度去产能以后,今年的去产能难度确实加大了,但是,决不是力度下降,而是策略调整,是效率提高,是对宏观局势的判断和把控能力增强了。
众所周知,去年是去产能的第一年,不仅僵尸企业数量比较多,可以去的产能也比较多,而且因为有的企业僵尸时间已经比较长,原本就已经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去与不去都是僵尸状态。因此,去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同时,由于是去产能的第一年,也必须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才能对以后的去产能产生积极影响,才能确保去产能不成为一阵风,而是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手段之一。这其中,煤炭行业是僵尸企业最多、也是最明显的行业,且员工安置等比起其他行业来也要容易一些、成本低一些。
相反,到了今年,僵尸企业数量减少了,可供直接压减的企业数量也有所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仍然把去产能的规模放得很大,就会大大增强去产能的难度。搞不好,会让地方采用弄虚作假的方式,降低去产能的效率。更重要的,去年的煤炭去产能,由于力度过大了一些,也诱发了煤炭企业强抬煤价的现象,导致煤炭价格上涨过快,给下游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在输入型通胀可能性加大,国内货币超发留下的通胀因子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对控制通胀是不太有利的。更何况,目前经济止跌企稳的基础并不十分扎实,经济下行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经济增长率确定为6.5%,而不是按照去年实绩下达,一定程度上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因素。所以,适度控制煤炭去产能的力度,把握煤炭去产能的节奏,下调今年煤炭去产能的目标,是可行的,也是完全符合目前经济发展实际的。
即便如此,今年的去产能仍然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一方面,僵尸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至少,完全僵尸的企业数量已远不如去年多。因此,去产能的难度毫无疑问会增大。尤其是煤炭行业,在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一些僵尸企业又暂时复活了,如何将其去掉,难度不可避免地会加大。因此,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更有智慧,更加积极主动地早做准备,放下局部利益、地方利益,认真完成去产能任务。切不可为了一时需要,失去去产能、调结构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次时机错过了,就有可能在新的一轮发展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人员安置工作难度增加了。要知道,僵尸企业的员工,大多选择了自主择业,大多有了新的工作岗位。相反,那些半死不活的企业,或者勉强运行的企业,尤其是运行还处于正常状态的企业,则员工大多没有自主择业。也就是说,一旦列入到去产能的范围,员工安置是一大难度。这也意味着,今年的去产能任务是减轻了,员工安置的压力可能加大了。所以说地方政府要早做准备,最关键的就是员工安置,让员工安置不要拖了去产能的后腿。
从总体上讲,今年的去产能难度加大了,但是,效率却提高了,原因就在于,去产能不再是简单地把已经僵尸的企业关掉,而是在逐步深入到矛盾的中心、问题的核心,深入到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部位了。即便完成的数量少一些,质量是在提高的,效率也是在提高的。而且,下调煤炭压缩任务,也在向市场传递信号,今年的煤炭价格不可能因为去产能再出现去年那样的上涨,煤炭价格将趋于稳定。煤炭价格稳定,对于下游企业来说,无疑是好事,也是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保证。所以,切不可以为今年的去产能任务下调了,就认为这项工作有点知难而退了。这只是战略调整与优化,是经过一年的探索后提出的更符合去产能要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策略调整。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