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开局考】改革提升效率 服务实体经济

2017年02月21日 07:3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去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走势更趋分化,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有增无减,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面对极其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坚定推动金融领域各项改革,有效应对来自宏观格局变化和金融创新的挑战,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取得了积极效果。

  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很多新变化,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和严峻——

  从国际上看,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美元加息预期增强,国际经济金融和流动性形势高度复杂多变;从国内看,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成效逐步显现,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通胀压力有所上升,部分地区资产泡沫问题凸显。

  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坚定推动金融领域各项改革,有效应对来自宏观格局的变化和金融创新的挑战,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取得了积极效果。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存款利率上限已经放开,仅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而我国货币政策的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效率还有待增强,尤其是对信贷市场的传导还不够顺畅。在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之后,如何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央行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一方面继续注重稳定短期利率,持续在7天回购利率上进行操作,释放政策信号,探索构建利率走廊机制,发挥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注意在一定区间内保持利率弹性,与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变化相匹配,发挥价格调节和引导作用。为增强利率传导效果,在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常态化提供流动性的同时,注意发挥其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

  同时,央行还强化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报价质量考核,改进发布时间,更好地反映市场利率变化情况。进一步扩大贷款基础利率(LPR)报价行范围,推动拓展LPR应用范围。最新的实证检验显示,央行7天回购利率和MLF利率这两个主要的操作利率品种对国债利率和贷款利率的传导效应总体趋于上升。

  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银行一直着力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着力引导预期。2016年春节以后,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特征更加清晰。

  按照“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机制,做市商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由两个组成部分直接相加而成,一是银行间外汇市场前日16时30分的收盘汇率,主要反映市场供求情况;二是为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稳定,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应调整的幅度,主要是反映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机制提高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在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在规则明确以及前日收盘汇率、篮子货币权重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都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虽然各家做市商参考中国外汇交易系统(CFETS)、国际清算银行(BIS)、特别提款权(SDR)三个货币篮子的程度不同,导致其中间价报价有所差异,但变动方向和大体幅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市场参与者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当日中间价。另一方面,由于美元走势具有不确定性,参考一篮子货币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会呈现双向浮动的特点,这有助于打破市场单边预期,避免单向投机。

  “尤其是在美元大幅走强的环境下,保持了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对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2016年12月30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83,接近五个月高点。2016年全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为2.8%,低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3.6%的年化波动率。

  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2016年,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有序推进落实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修订章程、建立健全董事会和完善治理结构、划分业务范围等改革举措。通过改革,三家银行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充分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在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的功能和作用。

  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资产质量有所改善,涉农信贷投放增加,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截至2016年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11.5%;按贷款五级分类口径统计,不良贷款比例为4.3%,与上年末持平。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1万亿元和13万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3%和9%。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金融机构存款规模、资本充足水平、资产质量、流动性状况、风险管理水平以及公司治理等,逐步实施风险差别费率,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奖优罚劣,是发挥存款保险风险约束和校正作用的重要措施。

  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2016年,监管部门建立了本外币一体化管理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而是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政策法规司)司长徐卫刚表示,这一政策的实施,进一步丰富了境内市场主体特别是中资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6年,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措施进一步完善。外汇局发布新规,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实行登记管理,境外机构投资者应通过结算代理人办理外汇登记;不设单家机构限额或总限额,境外机构投资者可凭相关登记信息,到银行直接办理资金汇出入和结汇或购汇手续,不需再到外汇局进行核准或事前的审批;资金汇出没有锁定期及分期汇出的安排。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30个境外机构或产品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完成备案。

  改革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管理制度。提高对RQFII和QFII机构外汇管理的一致性,推动境内金融市场开放。主要内容包括:参照QFII管理,将机构资产规模一定比例作为获取额度(基础额度)的依据,额度管理方式统一调整为余额管理。简化额度审批管理,对机构基础额度内的额度申请采取备案管理并自动获取。便利RQFII资金汇出入。徐卫刚表示,相关政策实施以后,市场反应良好。

  落脚于服务实体

  未来,我国仍要深化各项金融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不断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率走廊,提高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效率,有效发挥利率走廊上限作用。

  增强利率调控能力,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督促金融机构增强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实于日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中。

  徐卫刚表示,2017年,外汇管理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以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为基本点,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落脚点,进一步推动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研究与贸易有关的外汇贷款结汇和内保外贷的资金回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研究扩大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企业范围,开展相关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自贸试验区开放,发布统筹支持全部11家自贸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创新政策在自贸区内的先行先试。推进外汇账户改革,开展外汇账户清理整合和本外币账户管理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外汇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 忱)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