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特币价格再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升至1月5日以来最高后又一度出现闪崩。2017年开年以来,这样的剧烈震荡已非首次。虽然比特币自上市以来一直经历着剧烈的价格波动,但今年以来的大涨大跌格外引人注目。
比特币在2009年诞生之初,只在密码极客圈内盛行,每个比特币的市场评估价值仅5美分,2010年首次上市交易时价格也仅为3美分。但之后伴随着全球类比特币的数字加密“货币”层出不穷,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形式,身价一路飙升至2013年的1242美元。
同年底,中国、泰国等国家相继出台了防范比特币风险的政策,对比特币交易进行严格限制,比特币价格跌至200美元左右。
2015年以来,持续低迷的比特币市场出现了回暖,2016年以来更是涨幅超过200%。从国内外市场交易趋势来看,比特币的价格指数持续走强源于三大利好预期。
一是全球化避险资产选择。金融危机至今,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各国增长形势分化明显,金融市场担忧情绪蔓延。受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加剧影响,投资者开始寻找避险保值资产,比特币作为一种不受政府监管、价值完全基于市场的虚拟资产,日渐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热捧。去年一年,比特币作为投资资产,已经击败了其他所有货币、股票指数及商品合约。
二是比特币投放量下降,凸显了其稀有属性。2016年5月,比特币社区开始释放比特币产量将再次减半的消息,一个区块形成后,“矿工”获得的奖励将由25个比特币降至12.5个比特币,其价格随之被推至660美元左右。
三是各国对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的认可。过去一年,区块链技术逐渐在银行、证券、基金、法律、政府、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商业活动日益频繁。未来,比特币在支付汇兑、结算清算等领域的应用也有望得到普及,交易体量的增长和市场环境的好转将使比特币的价格波动趋稳,投资者也趋于成熟冷静。
一方面,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商品,币值极其不稳定,“过山车”式的市场行情、庞大的投机风险敞口和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都会对各国的经济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但另一方面,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不仅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丰富了传统金融体系的内涵与外延,而且能从金融基础设施的层面推动法定数字货币、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微观金融的适时革新,以此来应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网络经济在低成本、高效率和安全便捷方面的内在需求。
作为数字世界的新生宠儿,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命运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但它们引发的关于金融风险防范、创新监管的诸多思考,或许比关注其价格波动和短期利益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