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春运”为亲吻故乡按下快捷键

2017年01月22日 10:38   来源:中国江苏网   陆玄同

  又一年春节即将来到,人总要矫情一下。怀念一下夕阳下的奔跑和即将远离的城市,朝着故乡行进。

  熊培云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里说过,“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而春运正是维系了这样一种情结。有人说春运是漂泊者的专属运动会,诚然,人满为患的春运里需要经历一番身乏体疲,但从绿皮车到高铁动车,从传统购票到网络购票,智慧春运的到来如渴时甘露,滋润了春运出行的焦灼,走在路上我们其实是幸福的。

  位于珠三角地区的广铁集团,在全国率先开启智慧春运模式,推出了票证人自助核验闸机、机器人问询、广铁春运日历等智能服务。

  5秒钟进站、机器人语音指路、VR全景导航、“口袋里的火车站”等热词让这个春运更有科技范,也更有温情。走出工作的城市,我们流浪的精神出路只剩下回家,火车票攥在手里,故乡在心中,智慧春运为我们亲吻故乡按下了快进键。

  互联网时代,已然看不到火车站排队购票的长队,除了偶尔在网上看到有人抱怨车票难抢,才能嗅到一点春运气息外,被科技改变的春运给人越来越多的“速度与温情”的体验。

  不论你用手机还是电脑,在放票的节点迅速购票,可能你购票失败了,亦或没票了,你可能会非常气馁,但却没那么绝望,因为铁路部门会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咨询服务,用手机搜索别的车票和最佳的换乘方案一样可以解决回家车票。

  行进在智慧春运里,你所有遭遇的困难,最终都变成与亲人团聚的幸福。你为回家付出得越多,还乡之旅的意义就越大。

  曾经说起春运,心酸无奈是很多人的内心表达,然而近年来,“回家”这样的字眼在整个春运中都充满了暖意,走的了和走得好成为常态。可能有人总是在慨叹故乡的“沦陷”,但变了样的故乡难道就不是故乡了?村子变了,儿时的记忆不会改变,亲情不会变,只会随着渐行渐远而变得愈发浓烈。

  有人陷入乡愁的悲情漩涡,有人开始“愁乡”,但无论怎样的表达,这都不对乡村客观的表达。因为事实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前进的步子迈的非常大。2011年至2016年,每年超过1000万的脱贫人口;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在大幅改善,不少农村生活条件不比城市差多少,仅2015年,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就达到20万公里,小汽车进村越来越便利越来越普遍;互联网在很多农村已经普及,网购在农村日渐稳定了市场。

  是啊,时代在发展,脱胎换骨的乡村应该保留自己的本真,但我们不能拒绝改变。因为改变不会凋零乡愁,只有人的忘却才会使乡愁变了味道。乡村以巨大的包容接受改变,我们还要迂腐的固守不合时宜吗?

  正如有专家说,一些人虚幻地把记忆中的乡村与田园牧歌划等号,选择性地遗忘昔日乡村最大的“愁”——贫困,甚至把闭塞当幽静,把木讷当淳朴,把安贫当幸福。

  其实很多人所理解的乡愁是狭隘的,无非是儿时那些美好的记忆,你想要留住的故乡或许只是你当下居无定所,漂泊流浪的恐慌。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何妨把记忆留在故乡,把眼光瞄准未来。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