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年数不清的失败,在电子显微镜下,太钢集团终于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试验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大规模炼钢十多次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骄傲的写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1月9日《人民日报》)
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380亿支……作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李克强总理道出这一“秘密”之后,“圆珠笔之问”、“中国制造业之问”的话题便屡屡被各界提及,更多的则是包括制造业在内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反思。而今,圆珠笔头中国造实现的突破,不仅给出了响亮的答案,而且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圆珠笔头国产化突破,有力地说明了我们有能力在更广泛领域内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有道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国圆珠笔头生产技术及材料之所以一直靠进口,固然有多方面的客观和主观原因,但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或更是个关键因素,致使不仅长期受制于人而且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局限。十年磨剑、五年“磨”出笔芯核心技术,道出了“事在人为”的真理,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拿出足够的耐心、做出足够的努力,完全可能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奠定我们自己的技术优势。
圆珠笔头国产化突破,极大地提振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自信、创新自信和发展自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不断发展壮大,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但核心技术一直是制约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瓶颈和掣肘。圆珠笔头实现中国制造,显然绝不仅仅是中国制笔企业、产业的革命性突破,而且更是对整个中国制造业迈向“中国智造”的极大鼓舞和激励。我们有历史上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近些年来在各个尖端领域频频实现技术新突破,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就完全有能力实现核心技术全球领先。
圆珠笔头国产化突破,充分地显示出国家实施制造强国发展战略的正确性和前瞻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筑牢国家核心竞争力基石的关键。科技创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型升级,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圆珠笔头的研发成果无疑是科技创新实践和成果的一个缩影,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和“中国创造”的影响力,中国正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满怀信心、昂首奋进。(南方网高谭)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