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亿票房,达不成不是坏事

2016年12月22日 10:10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据媒体报道,截止12月18日,2016年内地电影总票房已接近436亿,与去年440.69亿的全年票房只有不到4亿的差距。如今,追赶去年票房已是磕磕绊绊,相信许多人没有忘记,早在年初,中国电影票房的目标定下的是——600亿。

  600亿在起初并非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要知道,中国电影市场自2010年迈入百亿票房时代以来,连续五年保持超过30%的年增长,2015年中国内地市场总票房达到440亿,与2014年的296亿相比,涨幅接近50%。因此,相比定下600亿目标时的信心百倍,如今颇有些灰头土脸。其实,达不成未必是坏事。

  咂摸2015年票房猛增的诸多细节,颇可玩味。有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补贴”大约在40亿到50亿元,约占票房总额的10%。而为了刷高票房,“幽灵场”现象屡有发生,当年票房成绩上佳的电影《捉妖记》《港囧》等,都被曝光出现过“午夜场场场爆满”“同一影厅15分钟放一场”的诡异局面。至于其中究竟多少水分,尚无明确数据,但从今年被处罚的电影《叶问3》或可窥豹一斑:首映当天票房对外宣称达到1.55亿元,并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就累计了7.9亿元票房。在重重资本运作的骗局被揭穿后,广电总局跟进, 查出《叶问3》有3200万元的虚假票房,并有发行方5600万元自行认购的票房,其最终票房多少至今难以说清。

  在当前实体经济面临困境的大背景下,大量资本热钱向娱乐行业奔涌。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在电影与娱乐行业,中国企业共计发生了125起并购,并购总金额高达927亿元,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并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然而去年票房的猛涨、并购的加码,相较今年票房整体水位不景气的事实,无疑再一次说明一个简单道理:缺乏规制的市场必定制造虚假繁荣。

  因此,面对600亿目标落空,痛心疾首没有必要,冷水浇头才是正能量。如果将产业发展与“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的虚荣相绑架,把某一数据基点当做阵地,要么发起冲锋,要么顽强捍卫,以逆市场化的运作手法,以制造货币繁荣为旨归的方式操纵市场,不仅会遭市场反噬,也会在艺术领域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今年那些打着“IP”旗号,点缀着“流量担当”演员的多部电影并没有取得票房佳绩。那些把故事讲得圆熟、认真思考问题的电影,在资本的冷眼相待之下,挤不进电影院的排片档位,同样没有票房成绩。

  今年通过的《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其诸多举措得到认可,取消“电影拍摄许可证”,公开电影审查标准和程序,审批权利下放到地方机构,明确“偷漏瞒报票房”的惩戒措施等等,无一不是重申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明确规则,信任市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常识的重申,基本规则的厘清,比纠结某个点位上的票房数据更有意义。

  李安在今年年中“中国电影票房超越北美”的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拜托大家好好把握这个黄金时代,不要浮躁。电影需要自然、健康、多样性的发展,不要一下子泡沫化。”其实所要引以为戒的,何止电影,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依然是值得我们反复讨论的话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