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产能过剩了,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了,LED行业尚未起身就已倒下,新能源汽车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等等。这些都是被称作新兴产业的行业,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大力鼓励的行业,却一个个显得极其短命,从起步到产能过剩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
事实上,无论是风电、光伏还是新能源汽车、LED,都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必须迈出的重要步伐,也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但是,却因为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上,导致这些新兴产业昙花一现。不仅如此,在风电和光伏行业,还留下了一大堆的矛盾和问题。
殊不知,新兴产业并不是人人都能玩的道具。新兴产业发展既有自身的特点,也有自己的要求,绝不是几个人一凑、几个钱一投就能发展起来的。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遭遇挫折,关键就在于对新兴产业的认识不足,对新兴产业了解不够,以为参与就是发展新兴产业,以为投资了就能从新兴产业中分得一份利益。可以这样说,在中国的新兴产业中,95%以上的投资者,都是在准备极不充分、条件极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头扎进去的。最终,只有被淘汰的份。
新兴产业不只是产业“新”,更在于技术“新”。风电、光伏等之所以被称作新兴产业,就在于技术能够替代目前的传统产业,能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甚至淘汰提供新的力量、增添新的动力。如果新兴产业在技术上没有优势,就称不上是新兴产业。
部分企业在进入新兴产业过程中,考虑的只是产业的“新”,而没有考虑技术的“新”,因此,绝大多数进入新兴产业行业的企业和投资者,都没有能够在技术上获得优势,没有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更多的是想借着产业的“新”捞眼前利益。运作快者,或许能够获得一时之利。运作慢者,则投资之日就是损失之时,竣工之日就是关闭之日。
不顾客观条件的一哄而上,必定是不计代价、不讲成本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计代价、不讲成本的投资是最愚蠢的。在风电、光伏行业的“大跃进”中,一些企业不计代价不讲成本,最终出现损失和浪费。新兴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风险,大多也抛给了银行和地方政府。如江西赛维和无锡尚德,最终的买单者都是银行和地方政府,包括广大纳税人。
毫无疑问,发展新兴产业,必须依据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依据国际市场情况而定,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哄而上。一方面,要健全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制度,规范审批方面的各种程序,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让企业在投资新兴产业时,不要盲目和冲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新兴产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特别是技术上的评价和考量,凡是技术缺乏创新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审批。反之,则予以大力支持。
总之,新兴产业发展要大力支持,如何改变目前一哄而上、不计代价、不讲成本的现象,是各级政府和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