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总书记网络空间治理新思想

2016年11月15日 13:18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央网信办培训中心 孙 强

  举世瞩目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即将在浙江乌镇拉开帷幕。届时,习近平总书记将在大会上以视频方式发表重要讲话。此时此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网络空间治理新思想,对于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明确宣示我们的主张,向世界各国表达互联网治理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这一重大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分析国内外互联网发展大势,提出了一系列事关我国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新思想,涵盖了我国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认真学习这些新思想,对于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思想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新思想的核心。可以说,其它一系列新思想均围绕此具体展开。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初步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愿景目标,并系统阐释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形势任务、内涵要求,从而使这一思想成为相对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一是分析了我国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时和势。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世界潮流。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二是深刻剖析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成就和问题。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三是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愿景目标。习近平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两个没有”“两个事关”的重要论断,彰显出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网络强国是时不我待的必然选择,是因时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战略抉择。四是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基本要素。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这五个方面的要求,亦可概括为“七个要素”,即“七个要强”:技术要强、信息服务要强、网络文化要强、信息基础设施要强、信息经济要强、人才队伍要强、国际话语权要强。这些要素的确定,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整体框架,从而使网络强国建设成为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五是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指向。习近平指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这句话,一方面将网络强国战略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结合,使其成为同一过程的不同侧面,并纳入中国梦的序列之中。另一方面,进一步将网络强国战略目标分解,细分为四个具体目标,使之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六是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保障。技术保障:技术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关键因素。技术上不领先,不突破,就难以建成网络强国。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下大气力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要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他们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内容保障:网上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要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人才保障:人才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关键要素。没有人才队伍,建设网络强国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法律保障:法律法规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制度保障。建设网络强国,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机构保障:建设网络强国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保障。国家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发挥统一领导作用,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国际舆论保障:建设网络强国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氛围。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对建设网络强国至关重要。建设网络强国,需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在这些战略保障中,技术、人才是关键,内容是重点,法律是护航器,机构是动力基础,国际交流合作是重要条件。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正式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由此,网络强国战略愿景真正落地,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正式吹响了“十三五”期间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的号角。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不断深化着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均提及并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作出了新部署。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设“6个加快”的战略要求,为建设网络强国提速换挡。

  综上可见,习近平总书记“2.27”重要讲话初步提出并勾勒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体系和轮廓,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十三五”发展规划、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主旨演讲、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则是对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展开和深化,使这一思想更加丰富、完整。

  2.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关于网信事业发展的新思想。这一思想秉承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贯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理念在网信领域的具体体现。他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则为网信事业发展确定了实践路径和价值标准,至少有三个内涵:一是明确了网信事业发展的方向,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加人民的获得感。二是确立网信事业发展的标尺。评判网信事业是否取得成效,取得多大成效,最终应由人民来裁判。三是人民是网信事业发展的主体,是网信事业发展的主力,其最终成果应由人民来共享。确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让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增强人民的获得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表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事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在网络空间领域的延伸。

  3.关于加强网上舆论工作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上舆论工作,先后就加强网上舆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提供了基本遵循。

  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是习近平关于加强网上舆论工作思想的核心。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中指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是基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形势。在2013年时,我国网民就已经接近六亿人,手机网民四亿六千多万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三亿多人。另一方面,是由宣传思想工作的特性决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在哪儿。随着网民数量日益增多,网上获取信息日成趋势。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因此,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通过分析时与势的变化,习近平提出了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重要判断。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对进一步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论述,明确了网上舆论工作的性质,确立了网上舆论工作的主题是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目标是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方法是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手段是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创新改进网上宣传,措施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思路。

  在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作为一个专门问题加以重点论述,体现了习近平对网上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论述中,他提出了凝聚共识的同心圆思想,对领导干部提出了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新要求,对网络空间治理提出了新标准。

  凝聚共识的同心圆思想。“同心圆”理论最初源于2015年5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换言之,就是需要凝聚共识,形成同心圆。习近平在2016年10月9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又进一步提出,网上网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所谓同心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可以说,同心圆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动员发动群众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动力源泉。

  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网上走群众路线是互联网时代对领导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必然要求。对此,习近平指出,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因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领导干部要了解民意、开展工作,就需要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质言之,就是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才能服务好群众,作新时期网民的公仆。以包容的心态看待网民的行为,耐心地面对网上各种舆论是领导干部网上走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之,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为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了新的途径。习近平提出的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必由之路,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网络空间领域里的具体应用。

  4.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不同场合与新媒体亲密接触,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论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真正地相融合,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传播载体,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提出建立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习近平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思想的重心便是建立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就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一是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不是水火不容,而是各有所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二是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三是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四是坚持两手抓。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这一战略部署来自对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传播特征的深刻认识,来自对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为传统新闻舆论工作进一步强化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提出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2015年12月在解放军报社视察时,习近平指出,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努力实现军事媒体创新发展。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网上舆论引导的理性和建设性,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提升内容品质、繁荣网络文化,进一步提高网上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提出媒体融合的新要求。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总之,习近平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思想,遵循了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抓住了融合的核心,提出了融合的新要求,为建构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指明了方向。

  5.关于网络安全的思想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在多个场合公开论述网络安全问题,并就做好新形势下网络安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

  网络安全是重大战略性问题。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习近平关于网络安全“两个事关”“两个没有”重要论断表明网络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构成。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首次系统提出“11种安全”。其中,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密不可分。一是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视为一个统一体,形成一对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范畴。习近平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正确理解,处理两者的关系提供了指导。二是辩证分析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安全和发展并不是相互割裂、相互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彼此统一的。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任何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发展,都是难以持续的。同样也是危险的,就如不配刹车的轮子上路一样。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放慢信息技术发展,换不来持久安全。因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必须同步推进。要坚持以发展促安全,扎实做好补短板的工作,通过提高建设和发展水平,更好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网络信息合法权益。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及网络安全呈现的新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所谓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就是观网络安全的正确方式和方法。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综上可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实际上就是辩证的网络安全观,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世界观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体现和应用。

  网络安全的核心是人民。习近平指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实则回答了网络安全“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为发动群众,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提供了基本依据。

  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哪些方面要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哪些方面由地方政府保障、适度防范,哪些方面由市场力量防护。都要有本清清楚楚的账。人家用的是飞机大炮,我们这里还用大刀长矛,那是不行的,攻防力量要对等。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习近平用极具中国特色的攻防概念阐明了网络安全的本质所在。

  总之,习近平关于网络安全的思想,阐明了新时期网络安全的本质、特征、核心,提出了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为我们开展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6.关于信息化发展的思想

  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密不可分,是一体两翼、驱动双轮的其中一翼、一轮,在网络强国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在多个场合论及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站在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来更加明确地论述信息化的重要性,首次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从而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化成为现代化的强力支撑。

  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信息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国家软实力上,更体现在国家治理的整个过程之中。习近平指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8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考察东软集团时曾指出,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医疗水平,叫如虎添翼。因此,必须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信息技术是重中之重。2016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在网络强国建设过程中,技术是关键因素。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在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在2016年10月9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

  总之,信息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思想,抓住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核心问题。只有抓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早日实现网络强国战略目标。

  7.关于发展信息经济的思想

  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经济的浪潮正澎湃而来,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

  2015年10月29日,在第十八届五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的思想。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发展新境界。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为各国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只要遵守中国法律,我们热情欢迎各国企业和创业者在华投资兴业。我们愿意同各国加强合作,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等,促进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信息经济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攀升。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总之,网络经济空间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新引擎。中国正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当今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繁荣世界,全面推动网络治理变革,切实改变着全球网络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水平。

  8.关于信息主权的思想

  信息主权是国家主权在互联网和全球化背景下新的表现形式,指的是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和传播数据内容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建构尊重信息主权的思想。

  2014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巴西国会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虽然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这是总书记第一次在国际场合论述信息主权。

  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辞中写道: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旨演讲中,向世界提出尊重网络主权的主张。《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覆盖国与国交往各个领域,其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

  习近平提出了信息主权不容侵犯的观点。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信息主权是互联网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国家主权思想的思想发展,也是对世界各国的提醒,无论你的技术如何先进、领先都不能肆意侵扰他国,信息主权不容侵犯,网络时代必须尊重信息主权。

  9.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之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不断赋予这一概念新的内涵,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思想。如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时提出,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4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提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向世界阐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形象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随着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应用到网络空间中来。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中写道: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第一次出现在关于互联网的重要论述中。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就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提出了“五点主张”,即以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型网络国际秩序观的体现,是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网络空间中的体现。既是中国贡献给国际社会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方略中国理念,也是全球网络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实践。

  10.关于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和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思想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暴露出“双刃剑”效应。面对世界性的难题、全球性公害,迫切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加强对话合作,树立全球意识,加强对话交流,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014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巴西国会演讲中指出,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国际社会提出构建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和新型国际网络空间的新主张,一经提出,便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中指出,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借助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平台,总书记进一步重申了中国关于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新主张。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表示,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2015年9月24日,习近平会见出席中美互联网论坛双方主要代表时强调指出,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一国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越来越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主张各国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互联网公共政策。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演讲中,总书记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从而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思路和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理念,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同时,还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第一,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第二,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第三,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第四,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第五,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习近平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点赞”。既体现了中国互联网治理者对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勇气和智慧,也反映了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动互联网科学治理、民主治理、共同治理的心声,对于推动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完善,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网络空间治理新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新境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推进到了新阶段,是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从事网信工作的根本遵循。其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