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等待的耐心 其实是一种“病”

2016年10月11日 08:24   来源:解放日报   ■谢京辉

  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在追求快的过程中,有人渐渐失去了等待、谦让的耐心,出现开车抢道、闯红灯、排队插队等不文明现象。少了等待的耐心,俨然成为另一种城市病。

  等待既是尊重规则的要求,也是文明习惯的表现。等待似难非难,关键从学会耐心开始。耐心等待是程序的保证,也是文明的基础。耐心往往是以牺牲时间为成本代价的,需要修炼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如果社会缺失耐心,将陷入浮躁失序的状态。

  养成等待的耐心,需要从克服陋习入手。传统的陋习以破坏秩序、挑战公德、躲避责任、拒绝文明为心理基础,综合了人性之恶和自私,容易在半开化社会获取一定程度的认同。实际上,闯红灯、抢道从时间上来看快不了多少,也不会影响到办事效果。解决这一问题,需倡导养成文明的习惯,使人们知耻。现在很多时候存在“破窗效应”、从众心理和见怪不怪现象,就是因为道德舆论尚未发挥作用,促使社会知耻氛围的形成。同时,要重典专项治理陋习,让陋习者在法治面前止步,并将那些屡教屡犯者的不良记录归入诚信档案。

  提升等待的耐心,需要从文化入心。缺乏等待的耐心,背后反映了一部分人只关心社会的发展,不关心自身修养的提高。事实上,人的行为受制于心。解决心的问题,是养成文明习惯的关键。心的改变在于达到感悟、有所觉悟,进而使人们提高对文明的认识,引领人们把文明作为一种行为的自觉。

  思想认识的提高,最终需要落实在行动上。端正行为,一方面来自于家庭教育,所谓“根正才能苗红”。不能放弃这方面的投入,甚至将责任推向社会,造成责任错位;另一方面来自社会教育、环境氛围的影响。

  路走歪了可以重来,习惯养偏了却很难纠正,有时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纠错机制。

  社会文明养成需要力度,也需要温度。如果快速在某种意义上代表力度,那么等待的耐心就代表着一种温度。力度和温度统一,才是和谐的文明社会。唯有如此,屹立在世界面前的中国就不仅是一个物质强大的国家,而且还将是一个文明的大国。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