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测要签“生死状”,先别急着抡棒子

2016年10月11日 07:48   来源:红网   磊磊

  近日,天津一所高校在进行学生体质测试前,要求学生签订学校免责协议书,引起学生的不满,这则“学生体质测试要签‘生死状’”的新闻也在舆论中引发了不小的波澜。(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教育部推行“学生体质测试”制度的初衷,是通过测试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体检测试制定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如果高校学生平时保证适当的运动量,一般来说顺利通过体测绝非难事,更不是什么危险事。可最近,天津某高校则在进行学生体质测试前,要求学生签订学校免责协议书。一时之间,舆论谴责的棒子集体抡向学校,质疑其试图以“生死状”做挡箭牌,规避学生体测中万一遇到意外伤害所应承担的责任。

  从表面上看,这所高校想让学生在体质测试前签免责协议,站在校方角度至少可以说明两点。其一,校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没信心,为学生在体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乃至意外死亡担惊受怕。继而以签“生死状”的做法,为自己提前买份免责保险。其二,校方在学生体测这件事情上,是认真对待的。如果只是敷衍了事,体质测试完全可以象征性地走走过场,如此学生也不大可能出现意外伤害。但无论如何,校方想借此规避责任的嫌疑都是洗脱不掉的。

  或是出于舆论的压力,学校已经取消这项协议。可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转而回归到老生常谈的问题上。理性而言,该校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明知会遭诟病还是执意为之,其间也包含着些许无奈。殊不知,高校学生的体质究竟弱到何种地步,以至于校方这么没有信心,竟想着事先为规避责任而剑走偏锋?

  事实上,最近几年全国每年都有大学生体测跑步猝死的事情发生,不断有年轻的生命在体测过程中早逝。《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堪忧,尤其在耐力素质(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方面,大学生竟不如中学生。学生一旦在体测过程受到伤害,或是极小概率的不幸身亡,都意味着学校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继而难免出现赔偿纠纷等问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语境,要求学生签“生死状”虽不合理,却也值得我们深思。

  大学生身体综合素质普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将体质测试营造成一种高危行为,除了“荒谬”的体质测试免责协议,高校学生亦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部分学生平时根本不运动,也从不参加体育课,这类学生大大增加了体测过程中的意外风险系数。万一发生不幸,到底是学生的责任还是校方的责任?另有一类怪象,因体测和保研、奖学金、毕业证等挂钩,一些明知自己体测难以通过或是因事无法参加体测的学生,总是寄望于弄虚作假花钱找“代测”。这其实也与“学生体质测试”制度背道而驰。显然,部分学生的消极应对与层出不穷的猝死现象,其实是致使校方“乱开药方”的导火索。

  客观地说,缺乏锻炼是影响学生健康的重要隐患。学校对学生的体质丧失自信,而使出签“生死状”的下下策,也是其情可悯。一味地指责学校的不是,更像是没有站在校方角度的情绪泛滥。

  不可否认,校方应对体测风险的“慌不择路”,有违体测制度的本意。但一棒子抡死也有些不近人情,毕竟校方确有自己的“苦衷”。另一方面,践行高校体育运动过程中的种种弊病也再度表露无遗。学生不拿体育运动当回事的病得治,高校放养教育的病得治,触及教育制度层面的病也得治。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