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败于叙利亚 呼唤足球改革

2016年10月08日 09:31   来源:红网   卓鹏程

  10月6日,中国球迷又一个受难日。国足兵败西安,输给普遍认为是“小组实力最弱”的叙利亚,十二强赛连续三战不胜,中国足球的世界杯梦想或已遥不可期。败给战乱之国叙利亚,让人们心灰意冷。

  赛后,“高洪波下课”之类的球迷呼声达到了顶峰。人们质疑他战术布置的实际效果,质疑他对小将顾超的使用,质疑他在比分落后时的临场指挥能力。这一幕何其熟悉,在过去20多年中,类似的剧情曾反复上演:失败,换帅,从头开始;再失败,再换帅,再从头开始。已经陷入“换帅疲劳”的国足应该明白: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谁也不能“扶大厦于将倾”。

  单就一场比赛来说,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球员的能力水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在输球之后,对国足将帅能力的批判,只是对表象的揭露。正如一片田地中稗草丛生的真正原因,不在于稗草,而在于脚下的土壤。我们应当把疑问投向土壤和农夫,投向国足队员们所依赖生存的体制。

  国足的一切问题,都无法绕开中国足协。

  足协管理上的“乱、脏、黑”向来为中国球迷诟病。直至去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中国足球界才为之一振,惊喜于中央对于足球改革的力度,纷纷感叹中国足球“迎来发展春天”。改革的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近期目标的核心为体制改革。然而在体制改革的逐步落实中,人们不难发现,足协仍始终处于体育总局的“看管”之下。当体育总局仍牢牢踩住改革的刹车,足协与中国足球界的改革无疑缺乏动力。

  所以,言及中国足球发展,还是绕不开体育总局。中国当下的体育改革仍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中央希望看到足球改革者们扮演体育改革先行者的角色。但足协的革新发展,亟待体育总局培植土壤。如果体育产业无法百花齐放,释放大环境下的改革动力,足球改革的速度也必将受到严重制约。

  资本洞察到足球产业的巨大潜力,纷纷加大投入。中超版权于去年被炒到80亿,便是市场升温的明证。但如果中国足球开放程度始终无法扩大,良性生态环境便难以搭建,资本便只能在狭小的空间之中涌流。这不仅无法助力中国足球的繁荣,反而极易炒出泡沫、制造风险,“加快市场化”也终究是一纸空谈。

  所以,当下中国足球的改革需要体育总局和足协合力的“临门一脚”。若仍是贯彻过去始终坚持的“耐心点,慢慢来”,中国足球也终将如世人调侃的那样,始终走在“虽败犹荣”“锻炼队伍”的老路上。只有体制的变革更加迅速、更加深入,我们才能见证足球产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也就才能拥抱中国足球的“真正春天”。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