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台湾自杀防治经验 做生命的守门人

2016年09月22日 09:32   来源:人民日报   王 尧

  刚刚过去的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预防自杀日。在海峡对岸的台湾,每到这一天,从政府到民间,都有密集的宣导和研讨活动。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生命“守门”。

  台湾的自杀率曾经居高不下,从1997年起连续13年位列岛内民众十大死因,被世卫组织认定为自杀高盛行区。2005年,台湾当局成立了全台性的自杀防治中心,政府和民间通力合作,历经11年努力,成效已见,2005年每1.9小时就有一个人自杀,2015年已为每2.4小时有一人自杀。自2010年起,自杀已经退出台湾人十大死因。

  人类为何自杀?相关研究汗牛充栋。具体到个案,原因一般都很复杂。以台湾基隆为例,据卫生部门统计,自2002年至2011年,基隆市几乎连续蝉联台湾自杀率第一名,其间台湾自杀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平均有16.7人自杀死亡,基隆市却高达25.3人。有人说是因为基隆多雨的气候,有人说是因为失业率高,有人说是因为人口老化。基隆市政府的自杀防治措施则非常务实,比如推出购买农药登记制度和张贴防自杀贴纸。基隆自杀防治中心印制了大量“不要跳楼”“生命诚可贵”贴纸,张贴在全市四层楼以上大厦的电梯内、窗户旁及顶楼。此举曾经被人嘲笑,但基隆市政府不以为意,他们说:如果花上1000枚贴纸,能挽回一条生命,也是相当值得的。

  此外,开设自杀求助热线,是台湾自杀防治中的重要一环。不过,调查显示,人们对自杀者常有偏见,认为“自杀是不负责的行为”“自杀是自私的行为”者高达八成以上,认为“自杀是弱者的表现”者近六成,这些负面的评价,让当事人不敢对人倾诉,减低了他们的求助意愿。为此,2013年,台湾自杀防治中心专门推出“污名化:自杀防治的重大阻碍”为主题的宣导活动,呼吁社会破除对自杀的成见、让当事人勇于求助。

  有证据表明,媒体报道自杀新闻的内容与方式和自杀率上升有显著关系。有鉴于此,台湾自杀防治中心将世卫组织的媒体自杀报道规范“在地化”为简明扼要的“三不三要”,如不要耸动化报道、不要描述自杀方法与地点、不要简化或臆测自杀原因;要避免使用“自杀成功”等说法。

  台湾自杀防治已颇见成效,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相关调查显示,台湾有上百万人有精神困扰,其中一半以上有过自杀的念头。相关人士不敢懈怠,一直奔走呼吁政府专门立法,让自杀防治“有法可依”;引导社会大众减少对自杀议题的污名化,密切留意有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者,以“联系、沟通与关怀”为手段,做生命的“守门人”。台湾自杀防治的做法可圈可点,借鉴台湾经验,也许可以让我们少付出一些生命的代价。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