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生待遇,让学医热起来

2016年08月05日 07:34   来源:红网   郭志钧

  日前,广东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发布。50.3%的受访者表示最期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医生,位列“最期待”职业榜首。有意思的是,据公开资料统计,今年内地22个省份的36位高考“状元”中,无一人选择医学专业。(8月4日《南方日报》)

  虽然许多父母“最期待”子女的职业是医生,但眼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学医在内地已经受到了冷遇。今年,内地36位高考“状元”无一人选择医学专业,就或多或少地证实了这一点。

  内地高考“状元”无人学医,但不久前发榜的有着香港高考之称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4位“状元”中,却有3名表示立志行医。两相对比,反差之大,令人反思。

  投入多、压力大、风险高,这是内地大多数医学院学生面临的三大压力。要成为一名医生,需经过5至8年的学历教育,还要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其中的投入和艰苦可想而知。而且从医后,还要面临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最后收获的却是与付出不成比例的薪酬。在此情况下,学医不受内地高考考生尤其是“状元”们的青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最新的《广东省执业医师队伍现状研究报告》显示,在广东省的医师群体中,不同意子女从医的占71.65%,也多半是基于现实的考量。

  据了解,在香港,学生进入医学院7年之后,才有资格获聘为驻院医生,但毕业之后就能得到每月5万港元的薪金,而普通大学毕业生则只有1万港元左右。《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临床医学类专业学得久挣得却不多,外科医生月薪3066元、内科医生2713元,远低于游戏策划5273元、互联网开发5174元的月薪。2013年,美国医生平均年收入为191880美元,约为社会平均收入的3.67倍。我国既往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医生收入仅为社会平均收入的1.19倍。

  由以上可以看出,尽管求学、工作付出了很多金钱、时间和精力,然而相比香港和美国等地,我国内地医生的收入并没有达到一个相应的标准。所以,要想让学医热起来,并尽量减少医学院学生的转行,提高医生待遇已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应进一步推进医改,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变“以药补医”局面,让医生的智力价值和技术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并逐步建立起与医务人员劳动付出相匹配的薪酬制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广大患者也将从中受益。

  笔者相信,随着医生待遇的提高,许多人学医的热情将被重新点燃,患者的就医质量也将得到提升。同时,加上约束机制的不断完善,拿回扣、收红包、过度医疗等不良现象也将随之减少,从而改善医患关系,实现医患双赢。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