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小学生应当是天真活泼,会经常参加运动的群体。可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112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为什么经常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的调查显示,73.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不多。51.5%的人称身边最经常锻炼的是“老年人”,而“中学生”只有31.2%,“小学生”仅“17%”的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全国人大代表杨扬提议:为了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而问责“执行不到位的教育局长和校长”,这确实能起来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青少年的主要时间是待在学校里,学校的课程设置对学生“运动时间”的保障起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的活动开展与校长的重视与否有莫大的关系。
笔者曾私下里参观本地不少学校,发现不少学校“两操一课”开展得十分正常:课间操时同学们精神饱满,动作一致;眼保健操时,讲台上有老师督促,学生们认认真真,动作到位;体育课上,全班学生在体育老师的指挥下,列队、操练、跑步、打球……井井有条、规范有序。可有的学校却极不正常:广播正常放,课间操时操场上没几个人——学校在设“空城计”;眼保健操时,可教室里没几人在做——学生在“敷衍了事”;课表上照样有体育课,可体育课却经常被“主课”占用——课表是应付检查的。为何同是学校却有如此不同的校风和学风呢?有道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风和学风就像两面镜子彰显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教学理念。一个重视体育锻炼的校长往往就能激活一所学校的体育活动。
然而,在当前“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升学率是学校的门面”的大语境下,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仅仅问责“执行不到位的教育局长和校长”就能行吗?如今的学生流动比较频繁,家长看到哪所学校的升学率高就把孩子往哪里送,根本就无视学校的其他客观原因。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无论学校、家长、学生还是社会,早已形成了“多读书——考高分——上名校”的心理定势,体育锻炼可有可无,体育课更是“鸡肋”,随时可被占用甚至取消。
当然,多年来,每当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即使学校没有多少责任,但有关部门为了早日息事宁人,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地粗暴问责:撤职查办、行政记大过、经济罚款……令全体老师噤若寒蝉,心有余悸,无奈之下,学校领导对学生的活动:春游、田径赛、篮球赛、足球赛等体育活动,只得实行“多一事不如少事,少一事不如无事”的“懒政”。
总之,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仅要问责“执行不到位的教育局长和校长”,还应当杜绝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问题粗暴问责的行为,让学校不再成“圈养”的天地,让越来越多的校长有作为、敢作为,大胆地开展体育活动,让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