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环保部公开通报了一批环保数据造假案件。环保监测数据,是环保执法的基础。然而,环保数据造假现象却长期存在、屡禁不止,且手段越来越隐蔽。遏制环保数据造假,需要让造假行为付出更大代价,真正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7月29日)
环境保护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往粗放型经济建设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做法,越来越被人遗弃,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尤其是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污染企业的治理,该关停的关停,该整改的整改,并对现有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严管管理。但是,一些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仍然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想办法逃避监管,其中环保数据造假就到尤为严重。
实际上,环保数据造假长期存在,发达地区由于企业转型和公众监督意识增强,企业排污数据造假现象相对有所减少,中西部地区则相对多一些。由于造假手段技术含量高,隐蔽性强,消除痕迹快,调查取证难,在不少地方都具有普遍性。这就给监管造成难度,执法成本随之加大。
要遏制环保数据造假,从现实情况来,一是靠企业自律靠不住,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性质决定了他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很难自觉自愿做到不造假;二是第三方机构不可信。“一家第三方机构往往服务多家企业,这其中既有压力、又有诱惑,很容易成为排污企业数据造假的帮凶。”第三方运营公司因为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也无法做到客观公正,只会成为企业造假的帮凶;三是执法机构虽然可以通过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排查、直取证据,“杀回马枪”“蹲守跟踪”等战术,做到一抓一个准。但执法机构毕竟人员有限,不可能做到全天候全覆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加大处罚力度,虽然是一条可行之路,但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需要时间,不可能解决眼目之下的问题。因此,监管机构不妨采取有奖举报的形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俗话话,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要相信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环保数据造假企业无处遁身。其实,对当地群众来说,监督举报一方面可以得到奖励,受利益驱动群众肯定会投身其中,另一方面从自身生命健康及家园安全考虑,他们也对企业环保数据造假深恶痛绝。这些条件的具备,足以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因此通过有奖举报来监督企业环保数据造假应该是一条比较便捷的途径,不妨一试。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