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艾滋病人,不只是伤天害理

2016年07月18日 08:01   来源:京华时报   铁永功

  对于艾滋病感染者被诈骗的恶劣事件,政府部门要做的不仅是提醒、警示,还要严厉打击诈骗团伙,追查泄露源头,堵住安全漏洞。

  近日有网友爆料,全国各地有多名艾滋病感染者接到诈骗电话,诈骗人员自称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发放补助为由盗取受害者银行卡内的资金。据艾滋病防治公益组织白桦林统计,截至7月17日,全国26省份的多位艾滋病感染者都接到了诈骗电话。

  不管什么原因被感染,艾滋病患者都是不幸的,他们是社会保障需要覆盖和关爱的群体。国家给艾滋病感染者的补助,既是“救命钱”,也是为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兜底钱”。专门针对艾滋病感染者的诈骗活动,挑战了人们的认知底线——连这些钱都要骗,不只是伤天害理,更是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

  从已掌握的情况看,诈骗人员目标非常明确,针对的就是在政府部门登记的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们发现,诈骗者事先已掌握他们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户籍信息、确诊时间、随访的医院或疾控机构等。因此,有理由怀疑,全国艾滋病感染者的个人信息,已被大面积泄露。

  那么,是谁泄露了艾滋病感染者的个人信息?顺藤摸瓜,其实并不难找。与人们经常要向一些机构或企业提供个人信息不同,艾滋病感染者一般都不愿公之于众,这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个人隐私。能够掌握艾滋病患者详细信息的,只有社保、卫生、疾控部门,或者相关医疗机构。

  而这些极其私密的个人信息,其实并不安全。之前有报道称,社会保障系统已成为个人信息泄露隐患的“重灾区”。来自“补天”漏洞响应平台的数据显示,目前围绕社保系统、户籍查询系统、疾控中心、医院等领域,大量曝出高危漏洞的省份已经超过30个,涉及人员数千万。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电信诈骗活动屡禁不止,诈骗者为何能掌握如此详细的个人信息。

  与商业机构非法收集、获取个人信息相比,公共部门的信息泄露更令人担忧,因为这类信息不仅量大而且要素更全,但在安全意识和防范手段上,还存在很大漏洞。

  现实中,民众为了获得各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身份证明,并让渡一定的个人隐私。但这都仅限于必要的范围内,获取个人信息的部门,也有义务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

  目前,尚不知道艾滋病感染者信息的泄露,是有人利用技术漏洞非法侵入了政府信息系统,还是有内部人盗取贩卖个人信息。因此,对于艾滋病感染者被诈骗的恶劣事件,政府部门要做的不仅是提醒、警示,还要严厉打击诈骗团伙,追查泄露源头,堵住安全漏洞。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也是保护国家安全和政府公信力,这不仅是一个技术命题,也是一个制度命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